人生禁忌自我封闭
季先生语录:
老年人最常见的现象或者灾难是自我封闭。封闭,有行动上的封闭,有思想感情上的封闭,形式和程度又因人而异。老年人有事理广达者,有事理欠通达者。前者比较能认清宇宙万物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了解到事物的改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千万不要要求事物永恒不变。后者则相反,他们要求事物永恒不变;即使变,也是越变越坏。这一类人,即使仍然活跃在人群中,但在思想感情方面,他们却把自己严密地封闭起来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我封闭的形式。
谈到自我封闭,季先生认为“老年人不管有什么形式的自我封闭现象,都是对个人健康不利的”,因此,他希望“普天下老年人力矫此弊”。尽管季先生主要是针对老年人而说的,但是,事实上,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除老年人之外的所有人。毕竟,在当今社会,各种压力下,自我封闭并非只是老年人才有的情况,很多年轻人也不可避免地深陷其中。
人生中,若是自我封闭,就容易故步自封,成为井底之蛙,不仅骄傲自大,还可能目光短浅。试问,清朝政府如果没有自我封闭,而是打开国门,与西方进行沟通、交流,又怎会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让国家因落后而挨打?
所以说,自我封闭是有害无益的。生活中,我们要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中,看不到山外的山,望不到天外的天,就很可能会自满于自己一时的成就中,并因此而得意忘形,甚至恣意妄为,殊不知,大千世界中,人外有人。这表现为季先生所说的“行动上的封闭”。
除此之外,还有思想感情上的自我封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行动上的自我封闭受思想感情上自我封闭的指导。换句话说,一个人之所以会在行动上自我封闭,是因为其思想感情上的自我封闭。由此可见,思想感情上的自我封闭,更为不可取。
假如一个人在思想感情上局限于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更不采纳别人的建议,认为自己想的就是完全正确的,别人想的是完全错误的,这样一来,就难以有突破,难以创新。
拿学者来说,就算其学识再高,学问再好,在思想上也不能自我封闭。不然,其研究便只能局限于某个范围,或者是某个角度,研究不出什么新东西。当然,也就谈不上创新。又如,对一个作家说,要是在思想感情上实行自我封闭,就难以写出有创意有深度的作品来。其作品就可能千篇一律,产生“换汤不换药”的现象。这对一个追求突破的作家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说,人生中,不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思想感情上,我们都不能自我封闭。要打开自己的心门,积极地与外界,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最主要的是,在“自我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能从与他人对比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光芒,进而寻找自我突破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事实上,“自我开放”,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
人生在世,我们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积极向人借鉴,与人交流,才能不断进步。否则,不仅不能进步,反而可能会退步,成为一个顽固不化、刻板的人。
季先生即便是在晚年,也仍旧积极与人交流,身体还健朗的时候,常常去图书馆看书,去了解外国比较前沿的学术思想。而即便是住在医院,也仍旧托秘书帮他寻找国外学术界的前沿研究资料。正因为如此,季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的成果,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杂”。
另一方面,谈到代沟,季先生说,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也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尽管与青年学生的年龄相距甚远,但是,季先生从来不自我封闭,也不认为自己的思想就完全是对的,而是常常向“新人类”,甚至是“新新人类”学习。他说,与他们在一起,人也会变得有活力。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要向季先生学习,做一个敢于“开放自我”的人,这样一来,才不至于让自己躺在已有的成就上睡大觉,才不会骄傲自大。人们所说的“倚老卖老”的现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而敢于“开放自我”,不正是从容而淡定地面对人生的表现吗?无数实践证明,人生禁忌自我封闭,要活得从容、淡定,就必须敢于“开放自我”。要知道,有对比,才会发现差距;有竞争,才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