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为缘的异国情》

本文作者(左)与韩国女诗人卢香林。
Chinese poet Lu Wenli (left) and Korean poet No Hyangrim
美丽的金秋,笔者赴韩国参加了韩中日诗人节。
头一天抵首尔,次日一早,三国诗人,分坐几辆大巴,浩浩荡荡,前往诗人节举办地——江原道平昌。韩国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著名汉学家朴宰雨先生,是本次诗人节组委会中方代表团联络人,上了我们中方诗人的车。一路上,大家给他起了个诗意的外号“雨在飘”。7年前,我随铁凝主席为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日中韩三国文学论坛,跟朴教授在日本北九州相识。
代表中国诗人致辞
行程3小时,抵平昌,此地平均海拔700米,据说是人类最适宜居住的高度,2018年2月,第23届冬季奥运会将在这里举行。入住奥运村,在阳台上,便可望见草地、帐篷,滑雪道,空气清新,风景宜人。
大会由韩国体育观光局主办,主题是祈愿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祈祷东亚和平与诗歌的未来。开幕式上,三国诗人代表做了主题演讲,之后大家被分为“和平”、“环境”、“治愈”三个组,进行分组讨论。主办方准备周到,不仅编译出版了两大部诗集和论文集,还用韩文将诗人们的作品,烧制在精美瓷盘上,以资纪念。
晚上的欢迎宴会和诗朗诵会开始前,“雨在飘”叮嘱大家,每桌坐两位中国诗人,以便交流,我跟澳门诗人郑炜明先生坐5号桌。刚坐下,“雨在飘”过来,对我说,等下三个国家要有代表上台祝酒,“你代表中国上去说几句。”
我最怕当众发言了,心里直打鼓,一紧张,面对一桌美味也没了兴趣,看着边上两位日本女诗人,埋头吃着生鱼片和寿司。轮到我了,主持人介绍完毕,我硬着头皮,端着酒杯,走上台,一口气说了如下这些话:
“非常高兴来到韩国平昌参加韩中日三国诗会,文学没有国界,诗歌没有国界。今天我们三国诗人欢聚一堂,尽管语言不通,但追求和平、美好的心愿是相通的。祝愿三国诗人的友谊和诗情,就像杯中的酒一样绵长、醇厚,干杯!”
说完,才发现忘了给翻译小姐留出足够时间,也顾不上了。

本文作者(右三)与韩国诗人卢香林(右二)、中国诗人唐晓渡(左三),在诗歌朗诵会上。
Chinese poets and Korean poets pose for a group photo at a poem-reading gathering, including Lu Wenli (third from right), No Hyangrim (second from right) and Tang Xiaodu (third from left).


卢文丽被译成韩文的诗《铁佛寺》及韩国女诗人卢香林为卢文丽写的寄语。
On the left in the picture is the Korean translation of Iron Buddha Temple by Lu Wenli. On the right is an inscription by No Hyangrim to Lu Wenli
结识韩国女诗人
返回座位,只见坐在对面的一位面容慈善的韩国老太太,正微笑着对我颔首致意,她系一条蓝底花丝巾,戴着珍珠项链,黑色连身裙外罩一件白色木耳边羊毛衫,显得优雅而端庄,胸牌上的名字是:卢香林。
哎呀,你们两个是本家呢。同桌的首尔大学研究生朴春香小姐,热情地当了我们的介绍人。香林女士指着自己胸前的名牌问,为什么她的卢跟我的不一样。春香解释,她的是繁体字,我的是简体字。春香介绍卢香林女士是韩国20世纪70年代的代表诗人,她的诗歌获过大韩民国文学奖、韩国诗人协会奖、梨树文学奖。卢香林女士说父亲告诉她,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她原籍全罗南道海南郡,她这个卢姓也是全罗南道光州的一个姓。
他乡遇同宗,分外高兴。我对香林女士说,没错,韩国卢氏是中国卢氏后代。卢姓祖籍山东长清,卢氏远祖相传为姜子牙。韩国卢氏与东阳卢氏,系出一脉,同气连枝,2000年,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曾到中国寻根问祖。我介绍在我的老家浙江东阳,卢也是一个大姓,东阳有个卢宅。2003年11月,应韩国卢氏宗亲会邀请,东阳雅溪卢氏访韩,在青瓦台受到时任总统卢武铉和前任总统卢泰愚的接见,卢武铉的胞姐卢英玉偕女儿、女婿和外孙,到东阳寻根的照片一直挂在卢宅肃雍堂。
舒婷朗诵《神女峰》后,是一位日本诗人朗诵。之后,我朗诵了《现在让我们谈谈爱情》,卢香林女士也上台朗诵了《茶马古道》:
“口渴难耐才能接近的路/实在难以行走/却以坚忍走过/这是通往天上的路/思考着,随着铅笔的/模糊的笔尖走/背后,已然遥远的茶马古道/为了换取一把盐/沿着笔尖/走向隐约的国度/丝绸之路的另一端/那久远的一端”。
全诗感情节制,意象简洁、鲜明。正如韩国诗人协会会长、评论家崔东镐先生的评价,卢香林女士是一位前卫的、富有个性的诗人,她的诗比其他任何诗都具有现代性。
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香林女士归座,她对我说尽管写了《茶马古道》,但自己其实并没去过,因为没去过,所以想象中的或许更美。她说8年前去过中国张家界,感觉非常雄伟、美丽,她说还写过一首《天山山脉》:“至今未去的美丽的远方/在苍鹭结冰的嘴上/最大最圆的太阳/被嵌住的地方。”诗是万国通用之语
次日,三国诗人被分为4个组参加当地的诗歌朗诵活动,我和唐晓渡等分在平昌组的诗人,原地不动,而被分到束草、江陵和旌善组的诗人用完午饭,就像出笼的小鸟飞向了大自然。坐在开幕式大厅内,看到朋友圈中其他诗人们发的蓝天、鲜花,摆的各种POSE,内心只有羡慕嫉妒。
“卢……卢……”我听到有人低声呼唤并轻轻扯我衣裳,扭头一看,原来是昨晚认识的本家卢香林女士,原来她也同我一个组,她换了一身装束,围巾也换成一条素净的炭灰色纱巾。朗诵会后,在翻译段晓虹小姐帮助下,我跟香林女士聊了很久。香林女士毕业于中央大学英文系,1970年在《月刊文学》上发表《冬日果园》与《火》而登上文坛,主要作品有《雪不来的国度》、《不思念的人看不到押海岛》、《有他在的理由》、《戴胜鸟不来的岛》、《太阳传出裂钟声》等。我为《西湖印象诗100》、《亲爱的火焰》这两本诗集题好字,赠给香林女士留作纪念,我题了“诗歌无疆”。香林女士说,诗歌是伟大的,诗歌颠覆了日常,使人从日常中挣脱出来。她在簿子上给我写下寄语:
“诗是万国通用之语/是一个共同体/我们俩人/是诗的国度的成员/我们要彼此同行/同寻我们的根”
写完,她打趣说自己的汉语名字写得不够好看。我们又用各自手机拍了合影。晓虹说,你们两个长得也像,真的很像一家人!我说是的,我们500年前就是一家,按辈分我该称香林女士为姑姑。
在平昌的最后一天分组讨论会上,我做了《爱和分享才是根本的治愈》的发言。发好言,走到门口,看到我的韩国姑姑正坐在大厅,我看到她时,她也看到了我,我们几乎同时走向了对方。她拉着我的手,问我何时回,我说明天。她说明天她也回首尔的家,她有一个儿子,在首尔工作。翻译不在场,我们只能用简单的英语交谈。她又问了我首尔住的酒店,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到一种亲人般的依恋。我说,欢迎您常来中国看看,如果您愿来浙江寻根,我会陪伴你。她兴奋地连连点头,说很希望有那么一天。
闭幕式上,三国诗人共同发表“和平宣言”,之后驱车前往韩朝边境的临津阁和平公园,晚饭后赶回首尔。刚回到宜必思酒店,翻译春香给我发来微信,说卢香林女士问你明天是几点的飞机,她想把诗集带给你。因春香次日一早有课,无法去香林女士家取书,香林女士说让出版社把她的诗集寄给我。

卢香林女士年轻时期照片。Ms No Hyangrim in her youth
诗情与友情共生
回到杭州,读到澳门郑炜明先生的《因为诗的缘分》:
“只有因为诗的缘故/卢帝的女儿才在这里聚首。韩国卢香林与中国卢文丽两位女史,皆卢帝后裔,于此诗人大会聚首一堂,亦一佳话。”
是啊,相见不易。一周的聚会,诗情与友情共生,血浓于水的缘分,更是难忘且宝贵。正如这个初冬的午后,当我在西子湖畔阅读着《2017韩中日诗选集》中,我的韩国姑姑的这首《梦》:
“我怀念着人的气息/长长的走廊尽头……/想念着张开双手到处飞翔的/孩子们的声音/我抚摸着/大海的身躯/梦醒时分,我的心/沾满了/湿黏的盐分/大海经常来到我的面前”。
此刻,大海来到了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