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乐,不可不知

人生三乐,不可不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骚客们常说,人生有三乐。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

孔子所说的人生三乐——对人有益的三乐,是儒家的君子之乐,是教人如何成为君子的。他所提出的三乐是对君子的规劝。这三乐包括:讲求礼乐、礼节,少犯错误,因而获得快乐;对人要温和、善良,不能太过苛求,进而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交朋友要多交贤良者,互相激励,共同向上,这样也会得到快乐。

对于孔子的三乐,南先生并没有过多的评价,而对于孟子的三乐,他倒是颇为赞同。

其一是父母都健健康康地活着,兄弟姐妹都没有什么变故,如此一来,家和万事兴,一家大小,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对此,南先生联系现实,慨叹道:“孩提的时候,我们没有力量,报不了父母的深恩;贫贱的时候,我们财力有限,衣食尚且艰难,难报父母之恩;及至年纪长成,家富身贵,可以报恩的时候,偏偏父母不肯等待,正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纵使做到王侯帝王,提起那羽化之魂,也会慨叹,乐从何来?”

如此看来,对于孟子提出的“父母俱存”之乐,南先生是深表赞同的。不仅是南先生,世上任何一个为人子女的人,在内心也深深期望父母能够健康长寿,让自己能够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也深深希望劳累奔波大半辈子的父亲母亲,能够安享晚年。若能如此,那便获得了人生的一大快乐,甚至可能是千金不换的最大的快乐。

但是,诚如“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世上有一种痛,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南先生会反问:“提起那羽化之魂,也会慨叹,乐从何来?”

因此,漫漫人生路上,要抓住这份快乐,我们不要想着等到大富大贵了再好好孝敬父母。尽孝要趁早,尽孝尽心尽力,就是大孝。

至于与兄弟姐妹的相处,也是非常快乐的。兄弟姐妹,一脉同根生。所谓情同手足,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比喻得淋漓尽致。

人生在世,无论贫贱富贵,孝敬父母,与兄弟姐妹相互敬爱、帮助、扶持,全家大小和和睦睦,天涯海角,心也朝着同一方向,自始至终相亲相爱,这样的快乐,恐怕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吧。

得到这样的快乐,最好的方式,就是要珍惜,要竭心,要尽力。

其二是一心坦荡荡,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对得起天地,对得起别人,也对得起自己。

至于这一乐,南先生发自肺腑地慨叹道:“世间之事,当不问成败,只问是非,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当得起‘问心无愧’四个字。一个人的是非功过,绝非取决于片面,唯有尽心尽力,俯仰无愧,谦冲自牧,有为有守,其人格精神方能可大可久,千古流芳。否则就是短视近利,纵然他叱咤一时,仍会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激不起任何涟漪。人生在世,不卑不亢,没有傲气却有傲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人如此,夫复何求?”

仔细想来,这的确是人生中为人处世的大境界。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强调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人生路上,特别是为官的、当权的,乃至平民百姓,涉及金钱、名利方面,我们若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那许多忧扰也只能望而却步了,我们也能活得更轻松、更自在、更快乐。

其三是天下的英才都愿意接受自己的教育,这也是非常快乐的。

对于这一点,南先生认为,我们不妨将其解读为:这是一份将自身德行推己及人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关怀,这样的快乐是众乐之乐。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强调的也是众乐之乐。孟子坚持“传道授业”,将自己的满腹经纶惠及天下苍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是他的人生之乐,也是南先生的人生之乐。南先生一生学生无数,遍及全球各地。学生中众多深受南先生的影响,也各有成就。传道授业,也是南先生的人生之乐。

人生一世,三乐不可不知。前面两乐,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而对于第三乐,未必每个人都把它作为人生的一大快乐。毕竟人与人之间,术业有专攻。但是,无论如何,人生苦短,我们要知道人生三乐,不论富贵贫贱,都要珍惜人生三乐,做一个无怨无悔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