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简介
老子(公元前580~前500年),姓李名耳,字聃。先秦时代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精华是朴素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人物小记
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人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子母亲望子成龙,请了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天,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老子问道:“天为何物?”
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
老子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
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
“太空之上,又是何物?”老子再次抛出问题。
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
“之上又是何物?”
“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
“清者穷尽处为何物?”
“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夜晚,老子以其疑惑问母亲,母亲不能答。于是,他就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主要思想
老子的学说博大精深,充满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思想。在军事战略战术的运用方面,他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坚的力量莫过于它。他还举例说明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一类,从树木强大会折断,推断出军队强大就会覆灭。这种战略思想有防止盲目骄傲的一面,但也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在战术上,他主张“以奇用兵”,并指出:一个好的军人不会耀武扬威,一个善于打仗的人不会暴躁发怒,一个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会跟敌人硬拼。还要注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老子还认识到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向相反的一面转化,他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认为正常能转化为反常,善良能转化为妖孽,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下反能充满,破旧反能新鲜,少取反能多得。
老子虽讲对立面的同一性,但不讲对立面的斗争。他反复强调“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是以实际行动去解决矛盾,而是极力保持现状:回避矛盾的急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