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唐装”的演变》赏析

“唐装”的演变

【点睛之笔】

唐装原指唐朝时的汉服。在当时,唐装的衣和裳是分开的,这种上下两截的穿法后来一直延续至明末。如今广为流行的“唐装”,指清末具有中式着装风格的服装,也有的认为,“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即为唐装。此种服装其实是清朝马褂的延续和改良,同“唐朝的服装”在款式及风格上关联不大。

【经典解读】

唐代上衣的穿法是对襟或右衽交领系好带结,其下的裙子在围好后要系上长长的裙带,上衣或掖在里面或自然松散在外。此后,在长期衍变中,人们逐渐加长这种松散的上衣,一直到能盖住膝盖,这样就形成了明代的背子。

在不断发展中,唐代妇女的上衣基本可以分为襦、袄、衫三种。其中,襦为一种衣身狭窄且短小的夹衣或是棉衣。袄的长度通常介于襦和袍之间,其衣身较为宽松,也有夹衣和棉衣之分。此外,襦和袄还有窄袖和长袖两类。衫为无袖单衣,其作用主要是吸汗,分为对襟和右衽(rèn)两种。在春秋时衫可穿在外面,但衫与穿在外面的短袖衫还有一些差别。在裙子的裁制上,唐代裙子一改之前长方形方片直裙的造型,开始形式流行宽摆拖地、高腰束胸的样式,这样的裙子,既可以突出女性的曲线美,又可以表现出一种潇洒富丽的风度。

至中晚唐时期,人们体现在服装中的华夏传统审美观念不断提升,开始崇尚复古,这时的唐装以凸显女子身材为主开始恢复到秦汉时的宽衣大袖的飘逸风格,服饰的表现渐趋于宽松肥大,这种风格此后长期影响着华夏女装的基本理念。中晚唐的女装多讲究华丽大气,同礼服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