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特色道路相关的诗词

中国特色道路

——关于党创立理念的思考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孕育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正蓬勃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一、选择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日益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危亡。救国寻路,民族复兴,就成为近代中国的基本政治主题。康有为、梁启超的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建立君主立宪失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拉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但软弱、妥协并对帝、封依赖,革命在徘徊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影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旗帜。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13名青年知识分子在上海(后转浙江嘉兴南湖)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诗曰:

鸦片战争民主危,救国寻路探索中。

康梁改良失败痛,辛亥革命日升东。

软弱妥协依赖空,黑暗徘徊选路冲。

山穷水尽生机动,民主复兴瑞气融。

二、夺权兴国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学习俄国革命经验,发动城市工人罢工运动,1923年的“二七”惨案,使工人运动陷入了低潮。国共合作,曾掀起了国民大革命的风暴。陈独秀右倾路线的妥协,助长了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和1927年“七一五”汪精卫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大革命失败了。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带领工农部队上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中他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一批著作,明确指出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丢失了根据地,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抗日。1939年10月至1945年4月间,毛泽东写出《〈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一批著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依靠党、军队、统一战线三大法宝,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党内取得共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最根本的思想方法。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并写进党章。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奠定了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而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诗曰:

“二七”罢工风雨停,蒋汪叛变夺枪生。

秋收起义井冈进,农村包围万里征。

“左”倾错误长征劲,三大法宝万象呈。

实事求是倡实际,夺权兴国唱风情。

制度思想目标引,独立自主准则兴。

艰辛探索国纲立,人民当家兴国宁。

三、开辟新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自信响亮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发表谈话——《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子。”(《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2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了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高度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南方各地,发表了南方谈话,集中概括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清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邓小平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重大认识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中国改革的进程。邓小平同志巨大胆识和远见,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下去,国家民族才有希望,才有前途。“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08页)诗曰:

阶级斗争幽灵丢,解放思想经济风。

自信创新中国路,联产承包改革经。

自我完善生产议,四项原则风雨声。

一个中心两基点,内涵丰富满天星。

发展生产奔富裕,“一国两制”新风情。

中国特色希望路,巨大胆识坚志成。

四、体制突破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探索中国特色道路。中国经过1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如何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两种优势融合在一起,是改革历程中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基本经济制度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内涵。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强调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诗曰:

经济体制突破新,计划市场融合春。

发展生产天下本,公有多种共同奔。

“三个代表”唱和韵,坚持先进为人民。

建设小康万事顺,强国富民亿万军。

五、科学发展

2002年,党的十六大,实现了党的领导集体的平稳顺利交接。胡锦涛同志在大会表态:要“更加满怀信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对发展观作了阐述:“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确立为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原则。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部署,社会和谐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作了高度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诗曰:

百倍信心富强缘,文明和谐科学观。

以人为本齐声唤,人民幸福小康宣。

四位一体全面建,统筹兼顾好快欢。

高举红旗特色战,中华复兴和平天。

六、中国崛起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建设自己的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的灵魂。从党在上海创立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抗日,取得了抗日战争和国内解放战争的胜利,西柏坡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到北京赶考建立新民民主义共和国;邓小平同志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全国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小康社会,中国崛起,复兴中华,和平发展走向世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将为世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诗曰:

上海南湖党气宏,工人武装战蒋熊。

工农红军上井冈,万里长征日升东。

同蒋斗争智神勇,转向城市共和冲。

解放思想波涛涌,特色中国东方红。

改革发展歌声动,与时俱进长青松。

中华民族责任重,奋斗崛起中国龙。

2012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