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新凤 【本书体例】
赵令畤(zhì至)
赵令畤(生卒不详),字德麟,涿郡(治所在今河北涿县)人。哲宗元祐(1086—1094)年间签书颍州(今安徽阜阳)公事,绍兴(1131—1162)初袭封安定郡王。有词集《聊复集》一卷,另有《侯鲭(zhēng征)录》八卷,辑录了大量的时人诗语、文人逸事。
唐兴元有知马者,曰李幼清,暇日常取适于马肆。
有致悍马于肆者,结缫(sāo臊)交络其头。二力士以木夹叉其颐,三四辈执挝(zhuā抓)而从之,马气色如将噬(shì是),有不可驭之状。幼清迫而察之,讯于主者。且曰:“马恶无不具也,将货焉。唯其所酬耳。”幼清以三万易之,马主惭其多。
既而聚观者数百辈,诘幼清。幼清曰:“此马气色骏异,体骨德度,了非凡马。是必主者不知,俾杂驽(nú奴)辈,槽栈陷败,粪秽狼藉,刷除不时,刍(chù除)秣不适,蹄啮蹂奋,蹇驭唐突。志性郁塞,终不得伸,久无所赖,发而狂躁,则无不为也。”
既晡(bū),观者少间。乃别市一新络头。幼清自侍,徐而语之曰:“尔才性不为人知,吾为汝易是缫(sǎo扫)结秽杂之物。”马弭(mǐ米)耳引首。幼清自负其知,乃汤沐剪刷,别其槽栈,异其刍秣,数日而神气少变,逾月而大变,志性如君子,步骤如俊乂(yì义),嘶如龙,颜如凤,乃天下之骏乘也。
(选自《侯鲭录》)
唐朝兴元年间(784),有一个能识别马的人,叫李幼清。闲暇之时,他经常在马市上寻求乐趣。
有人将一匹烈马拉到市上,用缫丝做的笼头罩在马头上。两个壮汉用木棍夹住马的腮帮,三四个人手持鞭子跟在后边。这匹马的神色好象要乱咬,一副不可驾驭的样子。李幼清近前察看,询问马的主人。马主说:“马的所有坏毛病它无不具备。正准备将它卖掉,随便给什么价都行。”李幼清用三万钱买下了这匹马,马主觉得太多而感到不好意思。
不一会儿,围观者有好几百人。有人问李幼清为什么出如此高价,李幼清说:“这匹马神色出众,体态、骨骼、气度,一看就不是一般的马。一定是主人不识货,把它和劣马混在一起。马厩食槽破烂不堪,粪便清理不及时,饲料不合适,遭受别的马踢咬践踏,又被不得当地驾驭着横冲直撞,马的本性被压抑,始终得不到伸展,长期没有寄托,发作起来就很狂躁,就无所不为。”
申时以后,围观者少了,李幼清就买了一个新笼头。他亲自侍立在马的身边,缓缓地对它说:“你的才能和性格不为人知,我为你换掉这个污秽的笼头。”马耷拉下耳朵,伸长脖子。李幼清仗着自己对马的了解,就洗刷修剪,为它单独设置马厩食槽,用与众不同的饲料喂养它。几天后马的神气就有了些变化,一个多月功夫则大变,志性如谦谦君子,步伐如贤能之士,嘶叫声象龙,神色则如凤,果然是普天之下少见的骏马啊!
这篇小说写的是相马的故事,塑造了一位相马者的艺术形象。
作品首先写他“暇日常取适于马肆”,交待出其所以“知马”的生活基础。只有经常在马肆上走动的人,才可能见多识广,仅从马的“气色”、“体骨”就能看出它“了非凡马”。
如果作品只着重描写李幼清善相马、“知马”的才能,那么就很容易混同于古时候的相马者“伯乐、方九烟、赵之王良”(《吕氏春秋·观表》),而使这一人物形象显得公式化、雷同化。作者赵令畤在塑造李幼清时,除了展现其相马才能外,还十分注意多侧面刻画这一形象,从而使其显得生动、丰满。如文章开头写那匹马“气色如将噬,有不可驭之状”,李幼清却不顾个人安危,“迫而察之”;此后,为马“别市一新络头”;自己亲自照料马的一切,爱马情真,竟情不自禁对马“徐而语之:‘尔才性不为人知,吾为汝易是缫结秽杂之物’。”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李幼清的这种爱心、耐心,那匹马会“数日而神气少变,逾月而大变”吗?
作品最后写那匹马“志性如君子,步骤如俊乂”,是写马,也是写李幼清的品性。“马主”急于出售悍马,声言“唯其所酬耳”,李幼清却并不贪图便宜,乘机压价,而是以令“马主惭其多”的三万价钱买下,也不讳真情,向众人解释其中原因,可见他为人诚实,不弄虚作假。试想一个品质委琐、心底促狭、贪图小利的人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高明的相马者呢?古今同理,相马与相人也同理。古之相马者尚能如此,今日的伯乐们更应该心底无私,知人才爱人才,这样才能做到举贤任能啊!这或许就是我们今天读此篇作品所应该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