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官看水

作者: 谭天傅瑛 【本书体例】

遭淫潦(lào涝)后,田禾漂没,民叹伦胥(xū),聚讧于堂,求邑宰详荒施赈。邑宰瑟缩不即行,曰:“雨今开霁,未见有水,何必乃尔?”众哗曰:“若堂上有水,民已尽为鱼鳖矣!”閧(hòng哄)腾不已。因许乘舆往验。众曰:“村农皆能肩荷,不劳舆卒。”夹轿而行。至东门外,四顾如江海,罔有涯涘(sì四)。迤𨓦(yǐlǐ以里)数里,弃诸于野,村农四散走。邑令惘惘(wǎng往),不能移足。日下舂(chōng冲),隶役排筰(zuó作)至田,载之而归。

(选自《明斋小识》)

遭大水袭击后,田里积水很深,禾苗淹没,人们互相哀叹,吵吵嚷嚷聚哄在公堂,请求县令写文书上报灾情,施放赈济粮食。县令见人多,害怕得发抖,不敢立即照办,说:“现在大雨已停,天气放晴,没看见有水,何必如此?”大家喧闹着大声说:“如果公堂上也有了水,百姓都全成鱼鳖了!”大家吵嚷不止。县令无法,才答应乘坐轿子下去检查水情。大家说:“我们这些农夫都是能肩扛手抬的,不用劳动轿夫。”于是挟抬着轿子行走。

来到东门外边,环顾四面尽是大水,如同江海一样,无边无涯。曲折绵延行走了几里,把县令抛弃在野地里,众人四散走开。县令精神恍惚,不能移步。天晚了,衙役们才撑了竹筏来到,把县令载了回去。

这篇笔记中的县令,其昏庸可谓至极矣。民间故事中有“糊涂神”,玉帝派他下界查看雨水是否下足了,他一路筋斗翻到地上,恰巧脑袋碰着了山头,他就马上回去向玉帝报告说:下界的土地还硬得象石头呢!于是玉帝就继续降雨,直到大地成一片汪洋。历史上也有昏庸皇帝,人民饿死了,他反问“为什么不吃肉?”这个县令就是类似的角色。大堂上没见水淹,就是没有水灾!作者捕捉到了这个典型情节,足可使这县令的形象千古“流芳”了。

本篇的重点还在于记述农民的不满和反抗。县令不顾百姓死活,不肯发放赈济,而且认为“未见有水”,这才激怒了百姓。当然他们的反抗还是有限度的,他们只是针对“未见有水”的昏话,特意将县令丢在野外的积水中,“四顾如江海,罔有涯涘”。用这种办法给他以惩罚。作者显然是同情农民的,是赞赏这种惩罚的。”“邑令惘惘,不能移足”的狼狈相,正包含了作者对这类昏官的讽刺、嘲笑。

小说精于选材,从生活中截取一个剖面,通过这个剖面,把封建社会官与民的本质关系揭示出来,表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

小说幽默生动,运用对比手法,把灾民与县令放在一起,使聪明者愈显其聪明,昏庸者愈见其昏庸,对深化主题起到很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