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

作者: 傅平 【本书体例】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遭(zhàn毡)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引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乡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

周处年轻的时候,凶狠霸道,被乡邻认为是个祸害。义兴郡水中有一条蛟,山上有行踪不定的老虎,因为他们危害群众,义兴人把他们称为“三害”,周处又是三害中最大的一害。

有人劝说周处杀虎斩蛟,希望三害只剩一害。周处就上山杀了虎,又下水斩蛟。蛟一会儿沉一会儿浮,游了几十里,周处紧追不放,经过三天三夜,乡邻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相互拍手庆贺。周处终于杀死了蛟,从水里出来后,听到乡亲们都在庆贺,才知道自己被人们当成了祸害,有了改过自新的意思。就到吴郡寻找陆机、陆云。陆机不在家,见到了陆云,他以实情相告,并说:“我想改过自新,但已虚度许多年光阴,恐怕将来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说,早上听到了圣贤讲述的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何况你有前途,能干一番事业呢?人害怕没有志气,为什么担忧不能扬名呢?”

从此,周处改过自新,结果成为忠臣孝子。

这是一篇“志人”小说,通篇是真人真事,主要情节与史传无异。《晋书》卷五十八记载,周处为晋朝江南豪门子弟,字子隐,吴郡义兴人。其父周鲂曾为吴国太守,《周处传》称:处“少孤,未弱冠,臂力过人,好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世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二十五史》1426页)终于成为刚正清廉的忠臣良将。

,周处的一生,是两头都冒尖的人物:青少年时代,危害乡里,义兴人将他与山上的猛虎、水中的孽蛟并称“三害”,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彻底改正,为民为国立了大功,被国人誉之为忠臣良将。这是富有教育意义的题材。作者以史实为根据,经过艺术加工,塑造了两头都很拔尖的周处形象,在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人的《蛟虎记》、《风云记》等传奇是这个故事的发展,京剧《除三害》,演的也是这个故事。

小说在艺术上,有如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作品主线清楚。小说的主线,是周处的“改过自新”。小说开头交待了周处危害乡里,仅用“暴犯百姓”四字,至于他怎样地“暴犯百姓”,作品没有展开具体描写。接着,作者将笔锋转向对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的活动的叙述。周处的活动,首先是为民除害:上山杀虎、“入水击蛟”。这两件事的文字也简短,简短有简短的好处,它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或者说:“意义空白”。读者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与想象力,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式的理解和认识,塑造自己心目中周处杀虎、击蛟的英雄形象。其次是周处寻找名人陆云指教,改过自新,有没有前途。陆云的回答,增强了周处“自新”的勇气,下决心痛改前非。其三是周处改过自新后,成为国家的“忠臣良将”。这里所说忠臣的内容,一是指忠于国家,在晋惠帝元康六年(296),氐人齐万年反,朝廷派周处去作战,次年英勇战死。二是忠于百姓,他凭着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不怕牺牲自己,为民除掉了凶恶的老虎和孽蛟。

作品的语言简炼,用词准确,最后一句话用一个“终”字,肯定了改过自新后周处的光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