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1]
空城计
【原文】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三国志》
【译文】
本来兵力空虚,又故意把空虚的样子显示在敌人面前。使敌人不知底细,怀疑我有实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采用这种计谋,显得更加奇妙。
【评析】
空城计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我方力弱的情况下,故意装作镇静自若,使敌人产生疑惑,犹豫不决,不敢贸然前进,从而丧失战机的一种特定的心理战术。空城计计名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派魏延领各路兵马东进,攻打司马懿,只留万人驻守阳平。司马懿率20万人与诸葛亮对抗,与魏延军错开道路,毫无阻挡地直逼诸葛亮驻地阳平。司马懿军距阳平只有60里了,探马报告说,诸葛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很快就要打到阳平,而魏延率领的大部队相距已远,救援已来不及了。守城将士惊慌失措,诸葛亮却从容不迫,命军队偃旗息鼓,不准随便出帐营,又令人大开城门,叫几个老头儿在街上打扫。司马懿知道诸葛亮十分谨慎稳重,此时见城中毫无声响,疑有伏兵,便带领大军离开阳平。后来,马司懿知道诸葛亮这次摆的是个空城计,非常后悔。
空城计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力弱的一方面故意显示自己虚弱不设防的弱点,使敌人反以为我方已有准备,而不敢贸然进攻,从而渡过难关的一种计谋。
空城计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事物存在的性质,即负负得正的道理。对事物采用否定之否定的态度,当然就最后战胜对方。具体来说,当矛盾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之时,怎样胜利呢?不是以我方的弱力去以卵击石,而是相反,主动示弱,让敌人吞我。这样就使敌人达到胜利的极点,物极必反,结果必然转成失败,我方必然取得胜利。
用兵往往是虚虚实实的,没有固定的方式。空城计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情势突然紧急,迫得匆布疑阵,企图迷惑敌人,希望得到幸免。主要是采用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显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入埋伏圈内。敌方指挥官越是小心谨慎多疑,所得到的效果就会越好。但是这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这种计策的方法多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若被敌人识破,敌军乘虚而入,那是非常危险的。二是有计划的撤退,诱敌深入,然后包围歼灭。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本计的含义主要有两种:
一、虚而虚之。本来是空虚的,又显示出更加空虚的样子。这种夸大的做法和公开的态度,往往使敌人“疑中生疑”,做出相反的判断。
二、实而虚之。本来是充实的,却故意装作空虚,诱敌人进入埋伏,聚而歼之。这也是一种韬晦之策。为了长远暂时隐蔽自己的实力和锋芒,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便突然发动进攻,使敌人措手不及。
此计是在我方兵力空虚的情况下“虚而虚之”,故意示现我的虚弱,使敌人以为我方有诈,不敢贸然进攻,以解燃眉之急的谋略,是一种不得已情况下的险策,不可不十分谨慎。
人生智谋例说
李广临危不乱退匈奴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宫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定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距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
孔镛孤胆退敌兵
明孝宗时,孔镛当了田州知府,刚上任三天,州内的军队全都到别处执行任务去了,只留下一座空城。当地的峒族山民得到消息,一下子包围了州城。
众人惊慌失措关起城门,要下决心死守几天。
可是新上任的孔知府却说:“把城门打开,让他们进来!”
众人纷纷说道:“大人,不行啊,峒族人全是山里野人,他们可不知什么空城计,你只要一开门,他们就杀进来了!”
“把门打开,我出去与他们谈,我将用皇上的恩威与孔孟之理去劝导他们。众人一听全都哭笑不得,心想这个迂腐的知府老爷恐怕是死定了。
有好心人不忍看他去送死,竭力相劝,孔镛决心已定,坚持要去。
城门打开了,孔镛一个人骑着马走了出来。一个峒族人首领喝道:“你是什么人,还不下马受死!”
孔镛不慌不忙地说道:“我是新来的太守,我要到你们寨子里去视察!”
峒族人一听太守要视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位朝廷命官到他们山寨中去,所以这是一个大事。
首领便说:“好吧,我们带你去。”于是峒族人便拥着孔太守往山里走去。城里的人一看,敌兵退了,都很高兴,可是一看敌人把太守也带走了,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了。
孔太守走到半路上,只见路两边的树林中捆了好多人,那些人一看太守来了,都哭喊道:“大人救命,大人救命啊!”
孔太守一看就明白了,这些路过的商人和出城赶考的学子,是被峒人在半路上捉走的。可是他不动声色,一直往前走。
到了峒人的山洞,孔太守坐到了位子上。一个首领拿着刀来杀他。
孔太守大叫一声:“无礼,还不跪下!”
那个首领不动,反问,“你是什么人?”
“我是你们的父母官孔太守,没有我就没有人管教你们!”
众人问:“您可是孔圣人的后代?”
孔太守说:“正是孔夫子的子孙!”
众人一听,全都跪到了地上。
孔太守说:“我本知你们是良民,因饥饿所致入城抢夺,现我来做你们的父母官,把粮食和布发给你们,如果你们不听我的话,我就要派官兵来兴师问罪了!”众人一听,连连磕头说:“一定听大人的话,一定听大人的话!”
“给我拿饭来,我已经饿了!”
峒人马上杀牛宰羊,给孔太守做了一顿好饭。吃完饭,孔太守说:“备床,我要休息了。”接着便从容人睡。
第二天一早,他便对峒人的首领说:“跟我到城里取粮食和布去吧。”
于是,众人便随他往城里去。走到半道上时,又看到那些捆在树上的人。孔太守说:“你们已经是良民了,这些人也该放了,以后也不许再乱捉人了!”
峒人一听太守有令,也就马上照办了,将那些捉来的人全都放了。
到了天快黑的时候,孔太守带着峒人来到了城下。城上的官吏一看,又吓坏了。他们说:“一定是太守投降了峒人,带着他们又来攻城了!”
孔太守大喊:“开门,开门!”
可城中就是不开门。孔太守这时才明白了,叫峒人退到大路边上,自己走到城门口。这时城门开了,他来到城里,讲明情况,城中百姓十分高兴。
众人将粮食和布帛从城头上丢了下去。峒人得到了粮帛,十分感谢。
军事谋略例说
叔詹退敌
公元前666年,楚文王去世,王后息伪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楚文王的弟弟公子元想讨好嫂嫂,得到美人的欢心,在息伪寝宫附近的馆舍中日夜歌舞,奏靡靡之音。息伪知道公子元的用意,感叹道:“我的丈夫文王,不问军事,未曾向国外扬威,致使声望日下。阿叔身为令尹,不奋发图强,重振国威,却沉醉于靡靡之音中,真令人担心!”息伪的话传到公子元耳朵里,公子元想炫耀一下楚国的武力,讨好嫂嫂,决定派军队出去打几个胜仗。于是,他率领大军去攻打邻邦郑国。
郑国兵力远不及楚国。面对来势汹汹的侵略军,郑文公惊惶失措,急忙召集御前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会上,有的人认为郑国不是楚国对手,只有跟楚国纳款讲和;少壮派世子华则主张跟楚国硬拼;只有叔詹沉思不语。郑文公征求叔詹的意见,叔詹不慌不忙地说:以前,楚国出兵,从未有这次这么大规模,据我所知,公子元这次出兵,不过是讨好他的嫂嫂,没有什么政治目的。楚兵若来,老臣自有退兵之计。
不久,楚军先头部队越过市郊,直指皇城。叔詹下令军队统统埋伏在城内,大开城门,街上商店照常做买卖,百姓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秩序井然,毫无紧张气氛。楚军先行官见到这番情景,大大出乎意料,料定城中早有防备,是在故意诱敌深入。先行官满腹狐疑,不敢贸然杀进皇城,下令就地扎营,等候主帅的指示。
公子元率领大部队赶到,听了先行官的报告,也大吃一惊,走到一个高地向城内眺望,见城内秩序井然,似有埋伏,心里踌躇。他想到,郑国与齐、宋、鲁有盟约,眼下城内有埋伏,万一不能取胜,齐、宋、鲁援军一到,前后夹击,楚军失利,脸上无光,嫂嫂会瞧不起自己。再说这次出兵,已攻下几个地方,几天之间,就打到郑国都城,也算是打了胜仗,讨好嫂嫂、炫耀武力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还是见好就收吧!
于是,公子元连夜班师回国,又怕郑军追击,命令所有营帐保持原样,遍插旗子,也想摆一个空城计,疑惑郑兵。
次日一早,叔詹登城遥望楚营,一会儿,便高兴地叫起来:楚兵撤走了。大家不相信,叔詹指着远处说:“凡是军队驻扎的营地,必定击鼓壮威,以吓骇鬼神。你们看那里有飞鸟盘旋,证明营里连一个人影也没有了。我料定楚军怕齐国援军一到,被内外夹击,连夜撤走了,还摆下一座空营计来迷惑我们哩!可惜的是,公子元会摆空营计,却识不破我的‘空城计’!”
“水上空城”扭战局
一年冬天,曾国藩率湘军水师顺长江而下,直奔湖口。石达开奉命督领太平军在湖口江面布防,迎击湘军。湖口,位于长江入鄱阳湖之口,上通鄂北,下达皖南,素有“七省通衢,三江门户”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军在湖口江面设置了一座巨大的浮筏,筏上环造木城,设立望楼,有数百名水军把守,浮筏两侧还有许多炮船守护。太平军凭借这个水上堡垒粉碎了湘军多次进攻,曾国藩恼羞成怒,倾其全部水师与太平军决战。经八小时激战,太平军击毙了近千名敌人,但终因寡不敌众,浮筏被突破。这使得从长江进鄱阳湖的通道出现了缺口,敌人如果由此长驱直入,将会对太平军后方造成严重威胁。石达开并没因作战失利张惶失措,经过冷静思考,一个扭转败局的良策在他头脑中迅速形成。
石达开发现,湘军水师是由大小不同的两类战船组成,大船叫“快蟹”、“长龙”,比较笨重,船上配有重炮,可屯放辎重,用于远程轰击和保障后勤供应;小船叫“三板”、“四板”,没有篷盖,每船有20多把浆,三五尊小炮,运行灵便,是主要的攻击力量。这两类战船只能互相配合作战而不能分离。石达开还敏锐地意识到,曾国藩骄横轻敌,求胜心切,战局发展有可能使其轻便船只脱离大船编队,首先闯入鄱阳湖。因此,只要相机封锁江面就能将敌大船与小船相分割,实施各个击破。于是石达开下令,浮筏缺口暂不修复,原地监视敌人动向。石达开想以浮筏缺口,摆个“水上空城计”诱湘军出击,然后合而击之。
果不出所料,曾国藩把石达开的诱敌策略看作是太平军无力抵抗的表现,他命令120多艘小船运载3000多名水兵从浮筏缺口全部冲入鄱阳湖中。石达开见敌中计,便立刻下令封锁江面。一夜之间,湖口江面神奇地出现两道俘筏,将敌人的船队拦腰斩为两段。同时,几十只太平军小船满载柴草、硝药冲进湘军外江船队放火。刹时间,湖口江面烈焰滚滚,火光冲天,恰似当年的吴魏赤壁鏖战。湘军大船由于失去小船配合,运转不灵活,混乱不堪,被烧毁大半,余者仓惶遁逃。冲人鄱阳湖的湘军轻便小船得知外江船队被烧,急忙掉头口援,这时退路早已被堵,在太平军猛烈攻击下,遭到了与大船同样的下场。湖口一战,太平军大获全胜,进而扭转了西征战局。
英德阿拉曼之战
在侦察技术和攻防火器高度发展的今天,运用“空城计”的难度要比冷兵器时代大得多了,这不仅要求摸透敌人将帅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先进的反侦察、反袭击的伪装欺骗手段。否则,这计是不可使用的。但“虚而虚之”的谋略思想,还是大有作为的。
1942年秋,英军在北非战场上由于蒙哥马利指挥正确,遏止住德军的进攻,并着手计划从阿拉曼沿线展开反攻。
阿拉曼长40英里,德军在这里修筑了坚固的工事,英国要突破防线又要减少伤亡,只能从北路发起攻击。为了迷惑敌人,蒙哥马利在南线摆了一个“空城计”:英军故意进行一些易暴露的进攻前的准备工作,铺设了一条20英里长的模拟输油管,同时修筑一条与输油管平行的模拟铁路,并在沿途建立了供水站。在工程进度方面,有意显示出完成输油管道和铁路的铺设时间是在11月上旬,使隆美尔判断英军进攻将在11月份。另外,英军还修建了三个模拟泵房和9平方公里地段的“军需品堆集处”,造成已运进9000堆弹药、汽油和食品等假象。
这一切假象,使德军在北非的司令官隆美尔颇费心计,他认为北段是英军最有可能发起主攻的方向;但他也相信英国人也有可能在南段动手。所以,他把一半坦克调到南段去。
1942年10月23日夜,英军在阿拉曼战线突然发动猛烈的攻击,南段的炮火似乎比北段更猛烈,德军摸不着头脑。当英军从北段显示出真实的意图时,德军想重新调整布署已为时太晚。英军在敌北线南端的吉多尼高地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猛攻,迅速突入敌防御纵深,并向两翼扩张战果,切断敌退路和后勤补给。敌人大乱,大量坦克、装甲车被击毁,德军1万多人被俘。阿拉曼之战以英军大胜,德军惨败而告终。
商战谋略例说
石油巨子波尔格德
波尔格德是石油企业家的儿子。1914年9月刚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回到美国,便决心从事石油开采业。
但是,他不想依靠十分富有并在美国石油界颇有影响的父亲。他要凭自己的本领,自力更生地开创一番事业。
1915年10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有一个石油矿井招标,参加投标的企业家很多。有不少投标者实力雄厚、财大气粗,竞争异常激烈。
波尔格德此时才成立的公司资金不足,不是那些大企业家的对手。但是,这个油矿很有潜力,对他很重要。怎么办呢?经过冥思苦想,波尔格德找到了一个高招——空城妙计。
投标那天,波尔格德租了一身十分华贵的衣服,约了一位他所熟悉的着名银行家,同他一道前往投标会场。
到了会场,波尔格德显得气度不凡,胸有成竹,加上身旁有着名的银行家陪伴,致使在场的企业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那些跃跃欲试,准备在投标中一决胜负的投标者,心里不免忐忑不安。想到波尔格德是石油富商的儿子,现在又有大银行家做“参谋”当“后盾”,感到自己绝非波尔格德的对手。
于是,投标会场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企业家们竟三三两两地相继离开了。留下的也不敢竞价。
结果,波尔格德以500美元的低价就轻而易举地中标了,他这套空城妙计应验了。
四个月后,即1916年2月,波尔格德中标的那个油矿采出了优质石油。他马上以4万美元的价格将油矿售出,很快便获得了3万多美元的纯利。
波尔格德一处又一处地投资开采石油,不断成立新的石油公司。到1917年6月,23岁的波尔格德已成为拥有40家石油公司的富翁。
松下幸之助妙计渡难关
松下公司是由松下幸之助创办的一个大型电器王国。但是,松下在创立后的70多年历史中,也多次遇到生存危机,但都能渡过难关,这全靠松下的谋略。
20世纪50年代,日本出现经济大滑坡,不少企业已经难以支撑。为此,松下公司召开了董事会研究对策。
会上不少人提出,公司的产品卖不出去,已经没有钱发工资了,唯一的办法是减一半人。消息传出后,整个公司人心惶惶,许多职工感到,在这个时候离开松下也是没有出路的。
日本的一些别的大公司,为了减少开支,也在纷纷裁人,一时间社会上到处是失业的人。由于害怕失去工作,不少工会又组织了罢工,这样一来,劳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一些与松下做生意的公司,也在看着松下如何动作,看松下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
可是,此时松下幸之助却有病躺在医院里。于是,商界传出许多谣传,说松下已经病倒了,松下公司对渡过难关没有什么办法了。
公司的武久和井植两位高级总裁到医院去看望松下。
“松下先生,我们现在很困难,已经拿不出什么办法了。”武久说。
松下问道:“真的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吗?”
井植说:“松下先生,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首先把公司的职员减少一半。”
松下躺在床上没有说话,但是看得出来,他的心里早已有办法了。
“我已经决定一个人也不减!”
武久和井植一听,大吃一惊。
松下看出了他们的疑惑,便说:“如果我们减人,别人就看出了我们的困难。他们就会趁机和我们讲条件,如果我们不减人,则向外界表明,我们是有实力的,也是十分自信的,别人就不敢小看我们,不敢和我们竞争。”
“松下先生,不减人当然好了,可是总要有个办法呀!”
“办法我也已经想好了,那就是改为半天上班,工资按以前发全天的。”
“这个办法怕是不行吧,这样下去,公司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了一个空架子了。”
“哈……哈……”松下笑了,“就这样办吧,你们不要担心,绝对不会像你们想的那样的!”
武久和井植半信半疑地走了。
两人回到总部,集合起全体员工,一级一级地向下传达松下先生的决定。员工们听到这个决定都高声欢呼起来。几乎所有的人,都发誓要尽全力为公司而战,公司上下出现了万众一心、共度难关的场面。
当外界听到松下公司不减一人,而且只上半天班,发全天工资的做法,顿时感到松下不愧是日本第一大公司,定有灵丹妙药和回天之力,更重要的是,这一决定稳定了军心,人人上阵,全力工作,只用了两个月,松下的产品又全部推销出去了。不但停止了半天工作制,而且还要加班加点才能把大批订货赶出来。
路华德吊人胃口
理查·希尔斯是美国着名的百货公司希尔斯——卢贝克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一天,理查在家里看到一块妻子新买的布料,不禁大惑不解,诙谐地对妻子说:“亲爱的,这块布料是堂堂的希尔斯夫人所喜爱的吗?真是我精打细算的贤内助啊!”
“奇怪吗?料子是不算好,但是花色流行啊!”妻子得意地回答道。
“什么?”理查几乎跳起来。“这种布料自去年上市以来,一直销不出去,我们店里还积压了好多,你居然说会流行?”
“你当然不知道,”妻子略带神秘地说。“可是我知道,今年的游园会上,它将会是最流行的花色。游园会很快就到了,堂堂的希尔斯夫人能不赶上潮流吗?”妻子善意地反唇相讥。
“是吗?这个伟大的预言家是谁?”理查的职业敏感提醒了他,“我想,你完全没有必要对我保密吧?”
“亲爱的,是那个布商路华德。”妻子沉吟片刻后,故作神秘地说:“你不可以告诉别人哟,我可是答应他要保密。”
“当然啦,我可不愿意我的夫人失信于人家。”理查故作慎重地说。
理查真想大笑一场,这不过是小布商耍的小技俩而已,这点花费对自己来说不值得一提,只要妻子高兴就行了,何必揭穿让妻子面子挂不住呢?
他很快就把这件事给忘了,甚至连自己商店里的那种布料被一个布商全部买走了,也没引起他的注意。
不久,一年一度的游园会开始了,理查陪着妻子参加这个大型的社交盛会。他忽然发现全场妇女之中,只有当地社交界最有名的贵妇瑞尔夫人和泰姬夫人,以及少数几个名门妇女穿着那种花式的服装。当然,他的夫人也是其中的一个。那几个贵妇正是当地妇女界公认的时装楷模。当妇女们众星拱月似地围着这些幸运儿,并对其服饰的花式赞叹不已时,希尔斯夫人真是出尽风头,喜上眉梢。
不知什么时候,参加游园会的妇女都收到了一张精美的卡片,上面写着:“高贵的夫人、小姐:祝你游园会快乐!不胜荣幸地通知您,瑞尔夫人和泰姬夫人所穿着的新衣布料,敝店有售,欢迎惠顾!”下面则附有店名和地址。
出于商人的本能,理查察觉到,这出戏从头到尾都是那个小布商路华德一手导演的。对他那巧妙的销售手段,理查不禁暗暗吃惊。同时还隐约感到好戏才开始呢!
果然,第二天,理查按卡片上的地址来到了那家店铺,的确是一家小店,但是却被成群的妇女们挤的水泄不通,好不热闹,走进去听到一片怨声冲天。原来店门前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因敝店店小本微,新衣料已售完,明天将陆续进货,欢迎届时光临。”
一名伙计正在向埋怨的众人解释,这种法国衣料因原料不多,所以进口很少,因此无法充分供应。
“如果买不到那可怎么办呢?我还打算穿着它做的套装,出席市长夫人的周末家庭聚会呢!”一个贵妇高声地尖叫起来。
“是啊,没买到我可无法向珍妮交差,真糟糕!”一位年轻绅士也高声附和着。
“夫人,先生,我们的店小,没能大量进货满足大家,请多多原谅!”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出面解释说。“如果你们能预付定金,本店将保证你们的订货。”
“真的吗?钱不是问题,如果没有布料,我可不会放过你!”
“我的店虽小,这点信誉还是有的。”
“好,这是我的定金。”
“我也预付定金……”其他人纷纷跟进。
站在一旁的理查不由得打心底佩服这小布商。他知道,这种布料进口不多,并非缺少原料,而是因为销路不佳,才没有继续进口。女人们对她们心目中向往仰慕的偶像,会盲目地跟样学样,同时在服饰方面也有“不甘人后”的心理。一般商人都熟知这些,但是像小布商路华德对女性心理如此巧妙地加以利用,确实计高一筹,令人折服。
这个路华德后来成了希尔斯——卢贝克公司的总经理。
路华德此举的成功在于,他先假手贵妇引起女人们对布料的兴趣,接着以缺货吊足了她们的胃口,造成他的货好难买到的假象,最后让顾客自愿落入他精心设计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