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觚

近代魏源的哲学著作。《默觚》是他的读书札记。编入《古微堂内集》。

魏源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急剧转变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统治阶级内部革新与守旧、抗战与投降、爱国与卖国的斗争也相当剧烈。特别是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性更加暴露。魏源站在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立场上,坚持革新、主张抗战、提倡学习西方,发展新式工业等。《默觚》就是他的进步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

《默觚》包括《学篇》和《治篇》两部分,前十四篇是《学篇》,后十六篇是《治篇》。它比较集中的反映了魏源的哲学思想。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行”对人们认识的重要性,认为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还提出变古的思想。说“租庸调变而两税,两税变而条编,变古愈尽,变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而复两税,舍两税而复租庸调也。”它研究古代学术,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种今胜于古的观点,是进步的。指出“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谓诬古。诬今不可以为治,诬古不可以语学”。同时又强调“天下物无独必有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并认识到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但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是次要的。矛盾双方又可以互相转变,“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虽相反如阴阳、寒暑、昼夜,而春非冬不生”,“相反适以相成也”。这是辩证法思想。还主张“经世致用”和要求改革等思想。但又认为有“不变之道”,又陷入了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