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

【生卒】:1874—1916

【介绍】:

原名轸,字午,号杞园,又号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二十岁中秀才,1898年以成绩优异保送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被选派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受正在酝酿的革命风潮影响,黄兴和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杂志,编译西方著作;又组织湖南译社,在上海、长沙设立发行处。1903年沙俄拒不从我国东北撤出侵略军,留学生召开拒俄大会,黄兴参加拒俄义勇队,加紧军事训练,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不久黄兴受派回国,1904年2月与陈天华、谭人凤、宋教仁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被推为会长,策划长沙起义,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7月经人介绍,结识孙中山,同意与兴中会等组织联合,成立同盟会,被举为执行部庶务,负责实际工作,相当于协理,地位仅次于孙中山,从此孙、黄并称,共同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年,他在日本军事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中发展同盟会会员一百余人,从中选择数十人组成“丈夫团”,为以后的武装起义准备了骨干。此后从1906年至1911年,先后参预和指挥了广东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这些起义尽管屡遭失败,但震惊了全国,使革命派声名大振,黄兴更是威名远扬。武昌起义后,于10月28日到达武昌,11月3日被推为战时总司令,率民军在汉阳与清军奋战二十余日,鼓舞和推动了全国各地的革命运动。汉阳失陷后,辞职赴上海。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先后选举他任大元帅和副元帅,均力辞不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

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的策动下,袁世凯出山,对南方一面展开军事进攻、一面进行和平攻势,举行南北议和。黄兴主张只要袁世凯赞成议和,即可选为大总统,以免使他象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那样镇压辛亥革命,对袁抱有幻想,主张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临时政府北迁后,任南京留守府留守,主持南方各军整编,因对袁面目认识不清,加之军饷无着,军队发生哗变,便大量裁遣民军,自行取消留守府。国民党成立后,被推举为理事;又接受袁世凯委任的川粤汉铁路督办职务。宋案发生后,开始对袁世凯有所认识,但对武力讨袁缺乏信心,主张依靠法律解决。李烈钧湖口誓师后,赶赴南京,迫使江苏巡抚程德全独立,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逃往日本。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黄兴对按指模、立誓约的做法不满,拒绝加入,不久即离日赴美。黄兴始终尊重孙中山的领导,维护革命团结,1907年陶成章、章炳麟、宋教仁等人策划罢免孙中山总理职务,改选黄兴继任,他闻讯后去信说服制止,并多次写信为孙中山辩诬。在与孙中山分手赴美国之后,仍拥护孙中山的领导,继续从事反袁活动,并为云南护国军筹措军饷。1916年夏反袁斗争胜利,黄兴回到上海,与孙中山和好如初。10月31日病逝于上海,结束了革命的戎马一生,遗著辑为《黄兴集》。可参看薛君度:《黄兴与中国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