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下的哨兵

九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1963),沈西蒙(执笔)、漠雁、吕兴臣创作,是六十年代产生强烈反响的剧作之一。它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英雄事迹为题材,描写刚刚结束解放上海的英勇战斗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英雄连队,奉命在繁华的南京路上站岗放哨,在这号称“十里洋场”的地方,又展开了新的惊心动魄的复杂斗争。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派马处长为首的一伙特务潜伏下来进行破坏,一方面要对人民解放军进行腐蚀。他们叫嚷“让共产党红着进来,不出三个月,我们叫他趴在南京路上,发霉,变黑,烂掉!”剧中揭示出,当时虽然还有隐藏着的拿枪的敌人,但我们面临的主要“敌人”是资产阶级的“香风毒雾”。进而深刻指出,在革命胜利后必须发扬革命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只有这样,才能使革命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剧本的戏剧性强,戏剧冲突张弛有序;生活场情逼真,生活气息浓郁,有着刚健清新的格调。在这个剧中作者成功地塑造出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鲁大成、赵大大、陈喜、童阿南、春妮等。他们热爱党,热爱新社会,对敌人无比憎恨,但他们又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连长鲁大成具有农民的朴实真率、风趣,但由于头脑缺少辩证法,所以看问题表面,工作方法有些简单化;班长赵大大耿直、粗犷;三排长陈喜爱虚荣、爱面子,在资产阶级“香风”侵蚀下,曾一度成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俘虏,并险些被阶级敌人所利用,后来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在斗争实践中认识了错误。新兵童阿南单纯、幼稚,有较重的小资产阶级情调。作者把这些人物放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来加以刻画,十分注意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如写陈喜两次扔掉布袜子;春妮给陈喜补衣服陈喜把线扯断等,都富有深刻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