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克拉素夫,尼·阿(1821—1877)是俄国解放运动第二阶段的最著名诗人、革命民主主义歌手。生于乌克兰卡明涅茨——波陀尔斯克省的涅米罗夫镇的地主家庭。少年时代亲眼目睹了农奴的悲惨遭遇,留下深刻印象。他违背军官出身的父亲的意愿,没有进军事学校读书,一心想考取大学,为此他父亲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在困难的环境中他练习创作,一八四〇年出版的《幻想与声音》是他的处女作,这本诗集受到别林斯基的批评,他为最初创作的失败而痛苦。一八四二年,他与别林斯基相识,全面地接受了别林斯基的文学观点。一八四三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季杭·特罗斯尼科夫的一生和奇遇》曾大量地引用了别林斯基的一些论述。在四十年代,他作为果戈理学派作家编辑出版了《没有插图的诗体论文》(1843)、《彼得堡风貌素描》(1844-1845)、《彼得堡文集》(1846)等,由于这些文集深刻地揭露了现实,团结了文学界的进步力量,受到别林斯基的高度评价。在四十年代末他已经成为有独创精神的民主主义诗人。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作有《在旅途中》(1845)、《摇篮歌》(1845)、《故园》(1846)、《秘密》、《夜里我奔驰在黑暗的大街上》(1847)等。从一八四七年至一八六六年,诗人二十年如一日地编辑出版《现代人》杂志,对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八五六年《涅克拉索夫诗选》出版,作品号召整个社会都要关注苦难的人民的命运,号召人民起来与专制制度作斗争。一八五六年四、五月间,因病,诗人曾去国外治疗。在国外创作了长诗《不幸的人们》。一八五七年创作了长诗《寂静》,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六十年代前夕和整个六十年代,涅克拉索夫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他发表了一系列战斗性很强的作品。如《大门前的沉思》、《叶辽穆什卡之歌》、《伏尔加河上》等。在六十年代涅克拉索夫发表儿部著名的长诗,如《货郎》(1861)、《严寒,通红的鼻子》(1864)、《铁路》(1864)等。这些长诗歌颂了劳动人民,揭示了人民中蕴藏的巨大力量。一八六六年《现代人》杂志被查封,一八六八年诗人与谢德林等人接过《祖国纪事》,继续为革命文学服务。在这一时期发表了歌颂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的长诗《祖父》(1870)、《俄罗斯妇女》(1871-1872)等作品。《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是诗人的代表作,这部长诗创作历时十四年(1863-1877)。可以说,它是俄国六、七十年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全诗共分四部:第一部——《神父》、《集市》、《醉的夜》、《幸福的人们》、《地主》;第二部——《农妇》;第三部——《最末一个地主》;第四部《全村宴》。长诗把人民作为作品的主人公,不仅揭示了人民的愤怒,还表现了人民的觉醒,长诗既是对专制制度的讨伐檄文,也是俄罗斯人民的赞歌。长诗吸收了民间创作,运用了民歌的“比兴”手法,对俄罗斯诗歌的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八七七年三月《最后的歌》是诗人逝世前的最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