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

恩格斯晚年写的五封被称为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通信的书信。这些信是:1890年8月5日致康·施米特;1890年9月21日致约·布洛赫;1890年10月27日致康·施米特;1893年7月14日致弗·梅林;1894年1月25日致符·博尔吉乌斯。在这些书信中,恩格斯批驳了社会主义者和资产阶级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篡改和歪曲,全面地阐述了经济与政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揭示了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特点和作用,同时也论述了其他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它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也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19世纪80年代以前,在社会历史观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反对各种唯心史观,因而比较重视经济的研究,他们着重阐明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而对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及其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原理阐述得不够。到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就利用了这一点,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了肆意的攻击和歪曲。首先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动猖狂进攻的,是德国唯心主义社会学家、莱比锡教授保尔·巴尔特。他污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则是“任意的历史编造”,是“否定一切观念的力量”,是把“人类变成了一种机械发展的毫无抵抗力的玩物”,硬说马克思否定先进思想的积极作用。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一些青年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深入的研究,把唯物主义当作公式、标签强加到各种事物上,这也给保尔·巴尔特之流攻击马克思主义以可乘之机。恩格斯针对这种情况,全面地、完整地论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在充分肯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着重论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恩格斯在给施米特的信中批驳了巴尔特的谬论,指出:“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是原始的起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条件起作用,然而是第二性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4页)在给布洛赫的信中,恩格斯进一步地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7页)恩格斯在阐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时,特别强调以下几点:(一)恩格斯始终强调了经济关系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恩格斯在给博尔吉乌斯的信中对这一点有个很好的说明。他说:“我们视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用以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说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5页)这种经济关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它不仅决定着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而且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二)恩格斯又强调指出,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在肯定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不应当忽视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反作用。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三)恩格斯在讲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时,又明确指出这种相互作用的力量是很不平衡的,其中经济运动是更有力得多的、最原始的、最有决定性的。而上层建筑诸因素对历史进程发生影响和作用,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而不可能决定这一斗争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恩格斯在信中讲到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情况:1.促进经济发展,“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2.破坏经济发展,“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3.在某种程度上暂时扭转经济发展的方向,或者把它推向前进,或者把它拉向后退。这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国家权力和经济运动相比,是两种不相等的力量,经济运动的力量要强有力得多。(四)恩格斯特别强调,仅仅一般承认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研究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恩格斯指出,思想、理论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的这种继承性,使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自己的特殊的规律,这就造成了似乎它和经济基础无关的假象,掩盖了它的真正的动力和根源。唯心主义者正是利用意识形态的这个特点,否定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性。其实,每个时代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在他们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论的时候,虽然是以先驱者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为前提,但是对于前人的思想资料也不是无条件原封不动地全部接受的。继承什么,摈弃什么,发展什么,都是由当时的社会需要和思想家的阶级地位决定的,也即是受经济基础所制约的。由于意识形态的这种历史的继承性,造成了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历史上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思想领域里却可能超出经济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当然,这种不平衡性也是相对的,先进的思想之所以能在某些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产生,并不是说它的发生和发展可以离开社会经济条件,某一思想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的。各种思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一种表现。经济的高涨归根到底要造成各种意识形态的普遍繁荣,但是各种意识形态的发展也离不开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恩格斯在书信中还论述了唯物史观不但是科学的理论,而且同时又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唯一科学的方法,指出唯物史观不是教条,而是研究工作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