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一种历史形态。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解释世界的唯物主义学说,是近代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17世纪英国经验论的唯物主义,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也包括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是这一学说的奠基人,霍布斯、洛克确立和发展了这一学说体系,以狄德罗、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为代表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则是这种哲学理论的最高表现和典型代表。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叶,欧洲工商业和科学文化中心逐渐从意大利移到了英国、尼德兰和法国。由于新兴资产阶级发展经济和科学以及政治上反对封建神权统治的需要,在哲学上便产生了同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直接对抗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的欧洲近代自然科学,除力学和数学外都还很不完善,大都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搜集材料阶段。这当然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这一时期的科学家们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61页)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了自然界是物质的,认为物质不依赖于主体、意识而独立存在,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它反对经院哲学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提出并论述了唯物论的反映论,主张感觉和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泉源。特别是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坚决反对上帝创世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并提出运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意识依赖于物质的肉体器官即人脑的可贵思想。这些理论对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革命的作用。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1)机械性,即用力学的原则来解释一切物质运动过程。它把物质运动仅仅了解为机械的位置移动或单纯数量变化,不承认事物的质变和飞跃,企图用机械力学观点说明一切现象,甚至认为“人也不过是一架机器”。(2)形而上学性,即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不断发展的过程,而把事物看成在本质上是凝固不变的。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性,把运动的原因归结为外力作用,这就为上帝的“第一次推动”、为唯心主义开了方便之门。(3)在社会历史领域,它把人的意识、意见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用社会意识说明社会存在,陷入了唯心史观。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制服唯心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它便走向反面,成为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