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约

【生卒】:1608—1674

【介绍】:

英国诗人。一六〇八年十二月九日生于伦敦一公证人家庭,受到父亲清教徒思想的影响。自幼喜爱文学,十六岁入剑桥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由于对日益转向反动的天主教会的不满,未同意担任牧师职务。在父亲别墅进修六年,准备创作一部规模宏大的史诗。三十岁时去意大利旅行,在国内发生革命的时候,急忙赶回英国,站在革命一边。发表论文《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一六四九年被克伦威尔共和国政府聘为拉丁文秘书。由于过度劳累,一六五二年双目失明,但仍旧供职。复辟时被迫退隐,生活清苦,但革命热情不减,创作了三部以《圣经》为题材的传世之作。一六七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弥尔顿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625-1640)主要创作为用拉丁文、希腊文和意大利文写的短诗,其中包括一些十四行诗。最有名的为姊妹篇《快乐的人》和《幽思的人》(1632)。诗中描写了田野景色、农民的劳动生活以及诗人的愉快心情和沉思的乐趣,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生活享受的追求。十四行诗歌颂自由,斥责教会,或抒写个人情怀,艺术上有较高成就。第二个时期(1640-1660)主要创作为笔锋犀利的政论文,参加宗教和政治论战,主张取消国教的主教制,给王党以有力打击。著名论文有《论出版自山》(1644)、《为英国人民声辩》(1654)。这个时期共创作了十七首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1660-1674)以惊人的毅力,在双目失明情况下完成了三部杰作:史诗《失乐园》(1667)、叙事诗《复乐园》(1671)、悲剧《力士参孙》(1671)。《失乐园》以《旧约》中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乐园的故事为题材,探讨了人类不幸的根源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复乐园》以《新约》为题材,描写耶稣基督拒绝诱惑的故事。耶稣基督战胜了撒旦的诱惑,开始布道,替人类恢复乐园。耶稣基督被赋予了理想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特征。《力士参孙》以《旧约》为题材,描写了参孙与敌人斗争到底的故事。参孙被敌人挖去双目,但不屈服,最后拉倒大厅,同三千敌人同归于尽。通过参孙的形象赞美了资产阶级革命者坚强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