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研究·文艺的民族性
指文艺反映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以及语言等特点所形成的特色。文艺的民族性既表现在文艺作品的内容上,也表现在文艺作品的形式上;同时还表现在内容和形式统一所形成的总的风貌、格调上面。
文艺民族性的形成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因素。首先是客观因素,即民族生活。民族作为“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斯大林语), 不论其大小,都有只属于自己而为别的民族所没有的独特性。正是民族的这种独特性给文艺带来了民族性。因为文艺的花朵是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开放的,不同的民族生活土壤必然要开放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艺花朵。如别林斯基所说: “既然艺术,就其内容而言,是民族的历史生活的表现,那末,这种生活对艺术自必有巨大的影响,它之于艺术有如燃油之于灯中的火,或者,更进一步,有如土壤之于它所培养的植物。”为什么法国的民歌常常是放肆而充满激情的?为什么德国的民歌沉郁并带有宗教味?为什么俄国的民歌更阴郁、深沉、有力?为什么中国的民歌更含蓄蕴藉、朴素自然?这就是因为在不同的民族生活中,这些民族历史地形成的民族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各不相同的缘故。一般地说,法国人更活泼乐观,德国人更喜沉思或更笃信宗教,俄国人更深沉顽强,中国人更内向质朴。而这种种不同反映到文艺上面,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特色。其次是主观因素,即作家、艺术家的民族意识。作家、艺术家对他们的创作有巨大的影响。带有民族意识的作家不能不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民族意识的烙印。文艺的民族性是与作家、艺术家的民族意识紧密相连的。果戈理说: “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于具有民族的精神。诗人甚至在描写异帮的世界时,也可能有民族性,只要他是以自己民族气质的眼睛、以全民族的眼睛去观察它,只要他的感觉和他所说的话使他的同胞们觉得,仿佛正是他们自己这么感觉和这么说似的。”所以, 一个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否具有民族性,关键是作家、艺术家对自己民族的热爱。一个丧失了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的作家,无论他描写什么,他的作品永远不会具有民族性。
文艺的民族性是真正的作家、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民族文艺成熟的标志。这是因为:第一,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性,才能为本民族的读者、观众所喜爱,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艺术品,内容是他们所关心的,形式是他们所熟悉的、喜闻乐见的,这就使他们感到亲切并容易引起共鸣,从而乐于为他们所接受。第二,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性,才能获得世界性。文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不矛盾的。越是富有民族性的作品,越能获得世界各民族的注意和承认。 关于这一点,鲁迅曾说过: “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鲁迅这里所说的地方色彩,其实就是指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