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西汉时称东鳀,东汉以后称夷州,隋至元称流求,明中叶称北港或东番,明末始称台湾。今台湾高山族的祖先,汉至唐时处在氏族制阶段,部落成员称“弥鳞”,最高首领被尊称为“王”,王下面有数名“帅”。西汉时,台湾有二十余部落,属于会稽郡,过年时来献贡物。东汉时,台湾人常到会稽进行交易。公元230年,东吴将军卫温、诸葛直曾率万余人到台湾,此后大陆八迁去的渐多。到隋朝,台湾同大陆的来往更密切。公元607年,隋炀帝派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到台湾“求访异俗”。第二年,再派朱宽前去“慰抚”。公元610年,炀帝又派虎贲郎将陈稜、朝请大夫张镇周,率兵万余人从义安(今广东潮安)出海,到台湾“慰谕”以波罗檀洞(以山洞为室)为中心的部落居民,斩其王欢斯渴刺兜及小王欢斯老模,虏男女数千而归。唐朝时,台湾归岭南节度使管辖,施以安抚政策,台湾与大陆的民间贸易有了发展,大陆的手工业品不断运到台湾,台湾居民也经常以土特产品到大陆换取各种生活必需品,大陆人前往台湾定居者更多。在台南发现的唐宋时代的瓦瓶、钱币等器物,证明唐宋时期台湾与大陆间经济文化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元朝以澎湖巡检司对台湾行使主权,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有了新发展。明末,台湾先后被日本及荷兰殖民者侵占近四十年。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病故,其子郑经、孙郑克塽割据台湾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康熙帝派兵进驻台湾,次年设置台湾府,台湾又和大陆连成一家。可见,自西汉以后,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日趋臻密,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王纲的论文《郑成功收复台湾》(《历史知识》1981年第六期)可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