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成书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奈良时代(710-784)末期,由大伴家持(?-785)在前人多次编辑的基础上总其成,后又经多次修订,形成今传的版本。总集包括四世纪上半期至八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四千五百余首,共二十卷。其中以七至八世纪的数量最多。作者几乎包括了从天皇到平民百姓所有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其中有近一半的作者是无名氏。署名作者多为上层社会人物和专业诗人,有代表性的如天智天皇、舒明天皇、额田女王、柿本人麻吕、高市黑人、山上忆良、山部赤人、大伴家持等。山上忆良在万叶诗人中占有突出地位,他创作于万叶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七世纪二、三十年代),汉文修养颇深,著有《贫穷问答歌》等诗篇,是直接反映古代律令制国家统治下人民遭受横征暴敛之苦的绝唱。《万叶集》绝大部分为抒情诗,体载为长歌、短歌、旋头歌等,都是五言、七言相间的格律和句形。由于不是一次编成,体例很不一致。如果按题材归类,可分作相闻、挽歌和杂歌。相闻,意为感情上的相亲和闻问,大多是男女之间的情歌,也有兄弟、朋友之间的酬唱之作。狭野上娘子在夫妻分别写的赠答诗,以奇妙的想象寄托着对丈夫无限的情意,是这类诗作的杰作。挽歌原为送葬时吟唱的歌,后演变为悼念亡人的诗歌,也有临终之作和后人追忆的作品。代表作有柿本人麻吕的《妻死之后泣血哀恸歌》二首。诗中充满了对亡妻的哀悼和怀念之情。杂歌包括除以上两类之外的诗歌。题材十分广泛,有在狩猎、羁旅、游宴等场合所作的诗歌。内容驳杂,有人世感怀、歌功颂德、吟颂风物,倾诉疾苦等。《万叶集》还收有大量的民间歌谣,其中卷十四的“东歌”是古代流行于日本东部的歌咏爱情和劳动的民歌。它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属于诗集中的上乘之作。卷二十的“防人歌”以戍守海疆的士兵的命运为描写内容,表达了野蛮的防人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和别离痛苦。题名为《为鹿述痛》的“乞丐歌”则借写鹿的命运,隐喻专制政权对人民的敲骨吸髓。《万叶集》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汇集了当时日本的各种诗体,开创了富有人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多样性抒情诗的传统,对后世日本诗歌乃至整个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