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
翰先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①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②自然,在热带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③
①这一句是说:在作者的经验中,冬天准得刮大风,可是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句式改得明白些,就是:冬天要是不刮大风,对于像我这样在北平住惯的人便是奇迹;但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下一句准此。不过这样一改,就不及原文的挺拔爽利了。②这一句是说:在作者的经验中,冬天是看不见日光,可是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③“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一来是突破了作者的经验,二来是使作者感到从未经验过的舒适,所以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底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①
①上一句说“那也算不了出奇”,这一句当然是说济南所以出奇之点。可是作者并不用“出奇的在……”那样说明的说法接上去,却用描摹的笔法,把济南周围的冬景描个大概,又用询问的口气,教读者想一想“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这就活泼有味道得多。读者想了一想,承认这是个理想的境界,对于济南所以出奇之点也就明白了。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①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有了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②
①上一句里的“你们”是小山指称济南的人。济南的人听了小山“这儿准保暖和”的话,所以“面上含笑”了。当然,这一句跟上一句下几句一样,也出于作者的想象。②“有这了这样慈善的冬天”,其实春天来得迟些也不要紧,所以不“希望别的”——“别的”就是春天。这两语点明“并不着急”的缘故。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①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②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③就是下小雪吧,④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①松树由雪的白色反衬,所以“越发青黑了”。②这里把山拟人,所以说多数山就用个“们”字。按照通常的习惯,说多数山也只用个“山”字就是了。③害了羞是从“微微露出点粉色”引起来的想象。粉色指妇女脸上搽了粉的颜色,白中多少和点儿红,不同于雪原来的白色。雪受了阳光的斜射,显出粉色,便想象那是“害了羞”了。④这是祈愿的口气,也是表示满足的口气。下两语表明所以祈愿所以表示满足的缘故。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①人当卧的时候,最为安适平静。这里说小村庄与雪都用“卧着”,传达出一带景色的安适平静。②这个“对”字是说把景物比做小水墨画,比得对。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①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②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①这是个想象,形容水藻的绿得透顶。②为了水藻的“绿得精神”,为了“长枝的垂柳要在水里照个影儿”,所以水“不忍得冻上”,这是作者替水设想的说法。
这篇文字传出了济南冬天的“空气”。平静,温暖,清亮,不但教人知道,并且教人感觉着。所以教人感觉着的缘故,在乎驱遣想象(如说小山“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告诉人们,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之类),利用形象化的说法(如说“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自上而下”“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之类)。
节与节之间联系得很紧切。第一节里说到阳光,第二节就从阳光接上去。第二节里带出了“有山有水”一语,以下第三第四第五三节就说山,第六节的前半就说水。说山的三节又有分别。第三节专说山教人们觉得“特别可爱”之点,第四节专说带雪的山,第五节便把其他的景物跟山合在一起说。第六节的后半与前半决不能分开,因为有个连锁在那里,就是水。前边描写水面,后边就教人从水面“慢慢往上看”,这是非常自然的。一看看到“块空灵的蓝水晶”,其中所包一切,“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样的结束,给读者一个整个的印象。
这篇文字纯粹是口语,但不是信口说出来的,都是经过了一番锤炼说出来的,词儿的选择,句式的运用,毫不马虎随便。读者可以按照说话的自然语调把它诵读。读到纯熟的时候,不但可以多体会文字的好处,对于自己的写作练习,也会得到不少的帮助。
(原载《国文杂志》第1卷第3期,19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