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审美分类创造·风俗画
是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画种。 它常常以日常生活、民族习俗为题材, 是画家对自己所熟悉的那个时代、 人物、 社会习俗或周围环境、 风土人情的描绘。 对作品所描绘的内容或进行歌颂赞许, 或进行揭露、 抨击, 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风俗画的表现形式比较灵活多样。 可以是单幅, 亦可以是多幅;可以画成长篇巨制, 亦可以画成尺幅小品; 可以采取写实手法, 亦可以对描绘的人和事进行夸张。 由于风俗画描绘的事物往往与日常生活、 习俗有关, 所以它更具有群众性并使人喜闻乐见。 它可以使人在愉快中获得美的启迪, 又可以使人在愤慨中分辨美丑。
风俗画的历史非常久远。 在中国, 汉代已经有了这类绘画。 如辽阳、 成都等地的汉墓壁画和画象石、 画象砖中, 都已明显地有了风俗画的场面; 在古埃及、西亚的古墓中和古希腊、 罗马的宫廷壁画中、 印度的石窟壁画中, 也都有类似风俗画的作品。 公元十七至十九世纪, 日本江户时代产生的“浮世绘”绘画, 也是东方有名的风俗画派。
在中国唐宋的卷轴画中也曾经保存下不少风俗画作品, 如: 《货郎图》、 《清明上河图》, 清末画家吴友如的书籍插图等等, 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风俗画作品。
风俗画以题材的风俗性, 再现生活的广阔性, 主题的社会历史意义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