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兄弟之礼”
《礼记·中庸》中说:“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在传统礼仪中,将兄弟之间的关系与君臣、父子、夫妇、朋友这四种关系并列,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我国古代社会的家庭,多为一夫多妻制,家族中有同父同母的兄弟,也有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样一来自然就有了亲疏的差别。如在《周礼》中,规定:正妻的长子为嫡长子,有继承父权的权利,他的子孙后代所成的系统称为大宗。而他的弟弟们则需要分出去另立系统,称为小宗。妾所生的儿子都称为庶子。嫡长子的地位高于庶子。嫡长子所生的儿子,也按这种规范划分为大宗与小宗。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宗法制。
因为宗法制区分出了尊卑、亲疏和长幼的区别,人们便制定出一些礼仪规范来约束彼此的行为和权利。总体而言,“兄友弟恭”是兄弟之礼的基本原则。
对于兄长来说,要“长兄如父。”即兄长要像父亲般慈爱,同样也要担负起对弟弟的父亲般的教育责任。而作为弟弟,面对兄长要恭敬和顺从,并且要心怀感激之情。
总之,在等级制度分明的古代社会,在强调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等级秩序中,兄弟之礼作为家庭礼仪的重要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古代家庭礼仪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