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1856年,俄国同英、法、土同盟发生的一次欧洲大战,因其主要战场在克里米亚,故称克里米亚战争。战争的结局不仅沉重打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气焰,使沙俄从欧洲大陆霸权顶峰上跌落下来,而且长期影响着欧洲国际关系的格局。这次战争是自四十年代初期以来欧洲国际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克里米亚战争是沙俄挑起来的。自土耳其帝国衰落以后,俄国一直在谋求侵吞它的遗产。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俄国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沙皇企图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把矛盾从国内引向国外。1850年,路易·波拿巴企图取得天主教会的支持爬上法国皇帝的宝座,照会土耳其政府,要求把耶路撒冷的基督圣地交给天主教徒管辖。土耳其政府满足了这一要求,把圣地保护权从希腊正教手中夺来交给天主教徒。这就引起了一直以希腊正教保护人自居的俄国的不满,沙皇尼古拉决心抓住这件事向法、土开战。为了取得英国支持,尼古拉一世同英国驻俄大使于1853年初进行多次密谈。当英国拒绝合伙之后,沙俄决心铤而走险了。
1853年7月2日,俄军强渡普鲁特河,占领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10月,土军开始反击,但连遭失败。高加索战场也是如此。1853年11月,土耳其海军又在锡诺普海战中惨败。俄国的这些胜利使欧洲列强吃惊非小。英、法、奥都不愿意俄国击败土耳其,控制两海峡。1854年1月英、法联合舰队驶入黑海。同年3月英、法、土三国签订了攻守同盟条约。3月27日,英、法向俄国宣战。4月,英、法、普、奥签订维也纳议定书,宣布对俄一致行动。不久,皮蒙特也加入对俄作战。形成了一场罕见的六比一(英、法、普、奥、土、皮蒙特对俄国)的战争。战争规模迅速扩大。除原来的多瑙河、黑海和高加索战区外,英、法舰队还在波罗的海、白海和堪察加半岛东岸对俄作战。1854年9月英、法联军进攻克里米亚半岛。从这时起,克里米亚半岛成为这次战争的主战场。9月14日联军在半岛登陆。10月开始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围攻战。1855年6月,联军发动强攻,9月俄军撤退,历时十一个月的塞瓦斯托波尔围攻战以俄国失败而告终。这时,在如何惩处俄国的方针问题上,列强发生了分歧。在法国的一手促成下,1856年2月25日交战国在巴黎召开和会,3月30日签订巴黎和约。这个和约对战败的俄国来说,条件极其宽大,既没有割地,也没有赔款。但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使它在称霸欧洲的道路上遭受到一次沉重打击;战争不但没有解除农奴制危机,反而使危机加深,不得不在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