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赏析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概说】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都是用手一本本地抄写的,费时费力。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就是把字刻在一块块木板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宋代的时候,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大大地改进了印刷技术。他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方块,一端刻上文字,称为活字印台。印刷时,将活字印台按照文章内容排列好顺序,把另一端固定在涂有黏剂的底盘上,放在一个个铁框内做成印版,然后在刻有文字的版上涂上墨迹,再用纸覆压就可以印出文字了。印刷结束后,可以把活字取下来,下次印刷还可再用。

对此,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的《活板》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活板印刷术的全过程,通俗易懂,非常详细。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要比欧洲发明早了四个多世纪。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了埃及、欧洲。印刷术的发明,成为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

【故事锦囊】

北宋时,有个叫毕昇的人,出身贫寒,但爱好钻研。当时,杭州有位称“神刀王”的雕刻师傅,技术高超,名气很大,可他有个怪脾气,从不肯收徒弟。当时毕昇还是个孩子,听说后前去拜师。“神刀王”看他聪明灵巧,破例收下了他。从此,毕昇跟着师傅勤学雕刻技术,时间一长,他的雕刻技术大大提高了。

一天,师傅受人委托雕刻王羲之的《兰亭序》,他让毕昇蹲在一旁观看揣摩。毕昇不小心碰了一下师傅的胳膊,导致一个“之”字没刻好,整块木板报废了。师傅并没有责备他,可是毕昇却非常难过,一连几天为这件事感到内疚。

他经常琢磨,用木板雕刻印刷这么麻烦,是否可以改进一下呢?有一天师傅让他去集市上买菜。他来到了一个刻章的摊前,看到一个个图章放得很整齐。心想,如果印刷也能像刻图章一样把需要的字一个个排起来,就不会因为一个字坏了而影响整块雕版了。这使他想起了小时捏泥人的游戏,为何不用泥来试试呢?

回来后,他用胶泥做成了一个方块,在上面刻成字,晒干后涂上墨,果然印出了字。他又向烧瓷的师傅请教,胶泥经过烧制后,变得更硬了,成为活字。印书时,把活字排版后固定在铁框里,省时省力,还提高了印刷数量。他的这一发明,连师傅也赞不绝口,连连夸毕昇善于学习和钻研,是个有心人。

毕昇的发明比欧洲早400多年,成了活字印刷的“祖师爷”,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知识库】

“当代毕昇”——王选

王选早在1975年就对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产生了兴趣,当时我国印刷业仍停留在铅印时代。王选针对汉字的特点,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复原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计算机芯片,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被公认为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上的第二次革命。王选也获得了我国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昇奖,并被誉为“当代毕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