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齐白石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作为艺术大师,齐白石无论诗文、金石、书法、绘画都有很高成就。全国解放后,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人大代表。齐白石在艺术上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及吴昌硕诸家,吸收他们之长,加以充实提高,将传统的精华,通过消化整理,化为己有,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画艺术,把传统写意画的洗练笔墨与民间绘画纯朴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齐白石主张艺术要创新,他说: “古之画家,有能有识者,敢删去前人窠臼, 自成家法,方不为古大雅所羞。今之时流,开口以宋元自命,窃盗前人为己有, 以愚世人,笔情死刻,尤不足耻也。”他在艺术上反对因袭古人,抱守残缺,要突破陈规陋习,创立新法, “总而言之,要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齐白石认为作品能“引人入胜”,在落笔之先,对生活要进行深入钻研、细微的观察,从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具有艺术魅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他说:“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故与可以烛光取竹影,大滌子尝居清湘,方可空绝千古。”基于对客观对象的观察,方能深知其美之所在。
齐白石在艺术表现上,讲究淳朴厚重与精美灵巧相互结合,他说:“山水笔墨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合乎天、天之造物,自无轻佻溷浊之病。”所以他在艺术创作中能巧与拙并用,用拙来制巧,用巧来化拙;以拙为体,以巧为用;拙中有巧,巧中藏拙,取其所长,融汇贯通,造成耐人寻味的艺术格调,他自身就实践了这一理论,其画如此,而书法、篆刻、诗亦如此。
齐白石对我国绘画美学中的“形神论”进行了精微细致的研究。他指出: “善写意者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复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 自能形神俱见,非偶然可得也。”就此,他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论主张,认为“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在这里“似”与“不似”都是谈作画及其表现对象,那种刻似物象表面,毫无出息的抄袭不会是好作品;那种完全抛弃对象不着边际的涂鸦之作、失真之作也不会是好作品。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应该是在客观对象基础上的升华和再创造。他从事艺术创作七十年,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也留下了数以万计的作品,和精辟的美学见解。他的成就是现代中国绘画发展中重大收获。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