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时间与自由意志》
亨利·柏格森的第一部作品,初版于1889年,并以此获得博士学位,该书法文原名为《论意识的直接材料》,现用名为英译者所改。中国三十年代曾以《时间与自由意志》的书名出版中文译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新译本。
全书主要探讨意识状态的强度、意识状态的众多性、关于绵延的观念和意识状态的组织、自由意志等哲学问题。他认为,数量上的差异只适用于大小而不适用于强度,意识状态只有质量上的强弱之分,而无数量上的大小之别。个别的意识状态构成意识状态的众多体。众多体有两种:数量性的物质状态的众多体和质量性的意识状态的众多体。意识状态的众多体就是绵延。绵延是一个纯质量性的众多体、一个诸因素互相渗透的多样性的体系。在深层的意识状态里不存在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意识状态的组织呈自由意志的状态。
柏格森在论述心理状态的过程时,也涉及一系列美学和艺术问题。他认为,心理状态的强度源于一种基本的情感,美感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其由小而大的强度实质上是一系列性质不同的情感。在这系列中,每种情感都由在先的一种情感带路。继而出现于前驱情感中,然后取而代之。柏格森说,在确定美感的强度时之所以遇到困难,是因为我们把自然之美看作先于艺术之美,把艺术假定为表现美的手段,而美的要素仍未得到说明。在他看来,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先于自然,我们首先研究作品中所有意识表现的美,然后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从艺术过渡到自然。基于这一观点,柏格森提出了他的核心的艺术观:艺术的目的在于麻痹我们人格的活动能力或者说抵抗能力,从而使我们进入一种完全准备接受外来影响的状态。我们在这种状态中就会体会那暗示出来的意见,就会同情那表达出来的情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催眠手段的变相形式。例如,音乐的节奏、诗歌的韵律。造型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固定性,都起到了麻痹欣赏者心灵的效果。艺术家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暗示的手法使欣赏者接受自己所表达的情感。
柏格森还指出,美感并非什么特别的情感,我们所感到的任何一种情感都会具有审美的性质,只要这情感是通过暗示引起的,而不是通过因果关系产生的。由于被暗示的情感有时几乎不能在我们的心理状态的结构上产生任何印象,有时虽然引起注意却未能压倒原有的各心理状态,有时才夺取原有各心理状态而全部控制我们并垄断我们的心灵。因而在美感的进展中,象在催眠状态一样,有着许多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不与程度上的变化相应,而与性质上或状态上的差异相应。
但是,柏格森又强调,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依据所暗示的情感对我们控制的力量,而是依据情感自身的丰富性。那种只能在我们心中产生感觉的作品是较低级的作品。因为艺术家的目的在于使我们和他共享一种丰富、亲切和新奇的情感,使我们经验到他所不能使我们了解的东西。艺术家把我们带到情感的领域。情感所引起的观念越丰富。情感越充满着感觉和情绪。所表达出来的美就越深刻、越高尚。由此,柏格森得出结论:美感的先后强度与我们心理状态的先后变化是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