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圣像学研究》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圣像学研究》

现代美国德裔艺术史家、美学家艾·潘诺夫斯基1939年所著。从字面上看,英文(Iconology)中的(Icon)就是希腊文的EiRon (偶像、肖像、 形象)。因此,简言之,圣像学就是关于形象的研究,在美学领域中,它就是对视觉艺术的含义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学科。在西方,圣像学可以追溯到1603年凯撒·里帕的《圣像学》。此书于1971年由爱德华·马赛尔译成英文。但是,圣像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还是由潘诺夫斯基在《圣像学研究》中首先进行论述的。

潘诺夫斯基在《圣像学研究》中提出了确定艺术品含义的三个主要步骤。第一,对艺术品的基本或自然形象、题材进行确定,第二,对从属性、约定俗成和象征性的内容进行确定,第三,对作品的内在含义进行确定,即对上述二者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艺术家对主题所作的风格性处理及其哲学性内涵。

与圣像学有关的另一个术语是肖像学(Iconography)。简言之,它就是对艺术中运用的形象及其渊源进行的研究。它的任务就是对视觉艺术的象征、题材、故事、寓意进行鉴别、描述和解释,是为圣像学做准备的。为了全面理解一件艺术品,理解其目的和艺术家的意图,必须彻底掌握艺术品的肖像学含义。对艺术品进行肖象学研究,往往可以解开许多有关艺术含义的疑团,从而有助于对艺术品进行审美分析。用潘诺夫斯基的话说:“肖像学就是对形象的描绘和分类”, “肖像学是一种有局限性的、辅助性的研究,它能够告诉我们一些特定的题材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通过特定的母题被形象地表现出来的。这门学科告诉我们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是在何时、何地被围上一块缠腰布或穿上一件长袍的。它还告诉我们基督是在何时何地被人用四颗钉子或三颗钉子钉在十字架上的……”。进行了这些研究,肖像学对于确定作品的年代、出处、作者, “无疑是一种无可估量的帮助,同时,它对进一步解释作品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肖像学与圣像学二者有关联又有区别。二者的区别从它们的英文单词后缀上就可以看出来。肖像学(Iconography)的后缀(graphy)是从希腊文的动词“写作”(graphen)发展而来的,它表示了描述性的内涵;而圣像学(Iconology) 的后缀是logy。这是从希腊文logos(理性、理念)衍化而来的,所以圣像学“包括了某种解释性的内涵”。因此,潘氏认为“圣像学就是一种带有解释性的肖像学”,是“艺术研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初步的统计性调查”,“是一种从综合而不是从分析发展而来的解释性方法。”他还指出,熟悉并掌握通过文学性资料流传下来的特定题材和概念乃是肖像学分析的基础。西方艺术史中重要的文学性资料有如下几种: 1.古希腊、罗马神话,特别是通过奥维德及其他罗马诗人流传下来的资料; 2. 《圣经》(包括《新约》、《旧约》);3.圣徒生平和其他基督教著作;4.历史著作,特别是古代史著作。

肖像学分析对理解艺术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掌握艺术品的肖像学含义是无法准确把握艺术品的真正含义的。潘诺夫斯基说得好,在澳洲丛林居民看来, 《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仅仅是表达了关于一次兴奋的午餐聚会的概念”。由此可见,欣赏、评论艺术品,弄懂其中的肖像学含义会有助于正确的欣赏和评论,否则就无异于做“澳洲的丛林居民”了。另外,这对于艺术创作也会大有帮助,如果对创作对象、题材、母题的历史意义、时代背景及其渊源都不了解,那怎么能进行创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