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北村透谷
北村透谷(1868—1894)日本近代诗人,文艺理论家。原名门太郎。生于神奈川县。1881年后受正在高涨的自由民权运动影响,后入东京专门学校政治系学习。曾积极参加自由民权运动,后因失望而脱离政治运动。1887年皈依基督教,成为基督教反战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后放弃基督教。1893年参予创办《文学界》杂志。最后因寻求个性解放的理想失败而自杀。北村透谷的著名文艺批评和理论文章有《何谓干预人生》《精神生命论》、 《厌世诗人与女性》等。死后编有《北村透谷集》。
北村透谷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内在生命论”。他认为现实社会是人的个性的监狱,而人的难以压抑的内在要求,只能寄托于“思想世界”。他把与一切束缚作斗争的近代精神根源称之为“内在生命”。这种“内在生命”也是近代文学的对象和理想。北村透谷通过文学批评向封建伦理挑战,希望从内在生命中找到动力来打破一切虚伪的、因循守旧的伦理观念。他彻底批判了旧的文学观念,认为“研友社”的作家无视平民百姓的疾苦,只是沿袭风流侠义等旧文学传统,是典型的“享乐者文学”。并呼吁文学家对不幸、贫困的人民给以慰藉和同情。同时他也批判了“民友社”的功利主义文学观,针对他们提出的“文学即事业”的观点,北村透谷认为文学是神圣的,“事业”是世俗的,将文学等同于事业就是损害了文学的价值。文学不是以具体的事业为目的,而是要“干预人生”。这种干预不是以看得见的敌人为目标进行攻击,也不一定采取写实主义,而是要唤起人的“内在生命,”塑造人的灵魂。
北村透谷受拜伦等人的浪漫主义思想影响,他以个性解放为中心的文艺思想,为日本近代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和引导。他以人的“内在生命”作为文学的对象,作为创作和欣赏的中心,建立起日本近代文学的主体意识。对日本近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