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分有说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分有说

又称分享说。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在《斐德若》、 《会饮》等篇中提出的美学观点。古罗马晚期的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普洛丁继承之,并在其主要著作《九章集》中加以完备化,成为他的美学理论的核心。

柏拉图的分享说与其理式论密切相关。在他看来,一方面存在着一个物质的感性世界,另方面存在着一个非物质的理式世界。物质世界只不过是理式世界的苍白的影子或模糊的映象。理式世界是唯一真正的实在,感性世界中的一切是虚伪的幻影,是不真实的。物质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在理念世界中都有一个理式,理式是这种事物的原型,或理想,而事物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分享”理式的结果。在理式论基础上提出的分享说认为,美本身不仅是绝对的,而且是神圣的,世界万事万物的美都是由于分享了美的理式,然后才成为美的。柏拉图在《斐德若》中指出,一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表现和分享了绝对美的缘故,除了绝对美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是美的,只有当它们分享了绝对美的时候,事物才能是美的。分享和表现的形式,则是各种各样的。至于美本身究竟怎样为个别事物所分享?分享的方式如何?柏拉图未能作进一步的阐述。

普洛丁接受柏拉图的理式论,认为整个世界分为理想世界和感性物质世界两部分,并进一步将理式看作“太一”,即神,这是最高的美,原初之美,美上之美,宇宙一切事物美之源泉。普洛丁承认物质世界中有美,但其美不在物质世界本身,仅仅是神的光辉的反映。其在《九章集》中所阐述的“分享”说,主要内容有: 一、物体美不在物质本身,而在物质分享到神所“流溢”出的理式。二、物体美表现在它的整一性上。理式是整一的,当其结合到一件东西上面,把那件东西各部分加以组织安排,化为一种凝聚的整体,在这过程中就创造出整一性。事物受到理式的灌注,不但全体美,各部分也美。美的整体中不可能有丑的组成部分。三、神或理式是真善美的统一体,美即善。四、物体美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接受的,就文词和各种音乐来说,美也可以通过听觉来接受。物体美也要心灵凭理性来判断。理性是一种为审美而特设的功能。五、美不能离开心灵,心灵对于美之所以有强烈的爱,是由于心灵接近神、理式即真实世界;心灵由理性而美,其它事物之所以美,都是由于心灵在那些事物上印上了它自己的形式。心灵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六、美分等级:感官接触的物体美是最低级的美,其次是“事业,行动,风度,学术和品德”的美,在这些之上,还有一种先于这一切的美,即真善合一、纯粹理式的美,它完全摆脱了物质的负累,靠纯粹的心灵或理性去观照。七、艺术美是理想化的结果,它不在物质而在艺术家的心灵所赋予的理式。艺术的目的在于以时间和空间的形式来体现艺术家的美的理想。艺术品的美来自形式,形式是艺术家所赋予的,艺术家的任务是通过一定的形式使美体现在其作品中。普洛丁以两块石头为例说明之:一块尚未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另一块则经过艺术家的雕琢,成为一座神象或人象,呈现出美。他认为,经过艺术家之手取得形式美的那块石头,并非作为一块石头而美,而是由于艺术所注入的形式或理式才成为美的。形式不在材料中,当形式进入石块之前,早已存在于设计者的头脑中了。艺术家之所以能把握住形式,并非因其有眼睛和双手,而是由于他分享了艺术。美以更高的形态存在于艺术中。美并不完完全全进入艺术作品,原初之美并未转移,进入艺术作品的只是派生的和次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