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祖《滇游日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徐宏祖:滇游日记(节选)

徐宏祖

初三日,晨起,饭,荷行李将下悉檀,兰宗来邀,欲竟山中未竟之旨。余乃过其庐,为具盒具餐,遍征山中故迹。既午,有念城师造其庐,亦欲邀过一饭,兰宗乃辍所炊,同余过念城,路经珠帘、翠壁下,复徙倚久之。盖兰宗所结庐之东,有石崖傍峡而起,高数十丈,其下嵌壁而入,水自崖外飞悬,垂空洒壁,历乱纵横,皆如明珠贯索。余因排帘入嵌壁中,外望兰宗诸人,如隔雾牵绡,其前树影花枝,俱飞魂濯魄,极罨映之妙。崖之西畔,有绿苔上翳,若绚彩铺绒,翠色欲滴,此又化工之点染,非石非岚,另成幻相者也。崖旁山木合沓,琼枝瑶干,连幄成阴,杂花成彩。兰宗指一木曰:“此扁树,曾他见乎?”盖古木一株,自根横卧丈余,始直耸而起,横卧处不圆而扁,若侧石偃路旁,高三尺,而厚不及尺。余初疑以为石也,至是循视其端,乃信以为树。盖石借草为色,木借石为形,皆非故质矣。……

前同莘野乃翁,由寺入狮林时,寺前杏花初放,各折一枝,携之上,既下,则寺前桃亦缤纷。前之杏花,愈浅而繁,后之桃靥,更新而艳。五日之间,芳菲乃尔。睹春色之来天地,益感浮云之变古今也。

初四日,饭于悉檀,即携杖西过迎祥、石钟二寺。共二里,于石钟、西竺之前,逾涧而南,即前山所来大道也。余前自报恩寺后渡溪分道,误循龙潭溪而上,不及过大士阁出此,而行李从此来,顾仆言大士阁后有瀑甚奇,从此下不远,从之。即逾脊,脊甚狭而平,脊南即瀑布所下之峡,脊北即石桥所下之涧,脊西自息阴轩来,过此南突而为牟尼庵,尽于大士阁者也。脊南大路从东南循岭,观瀑亭倚之。瀑布从西南透峡,玉龙阁跨之。

由观瀑亭对崖瞰瀑布从玉龙阁下陵,坠崖悬练,深百余丈,直注峡底,峡逼箐深,俯视不能及其麓。然踞亭俯仰,绝顶浮岚,中悬九天,绝崖隤雪,下嵌九地,兼之霁色澄映,花光浮动,觉此身非复人间。天台石梁,庶几又向昙花亭上来也。时余神飞玉龙阁,遂不及南下问大士阁之胜,于是仍返脊南循峡端,共一里,陟瀑布之上,登玉龙。其阁跨瀑布上流,当两山峡口,乃西支与中支二大距凑拍处,水自罗汉、华严来,至此隤空下捣,此一阁正如石梁之横翠,鹊桥之飞空,惜无居人,但觉杳然有花落水流之想。

《滇游日记》是徐霞客游历云南时所写的日记,共有十三个部分,本文节选自第六部分。作者自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初一至二十九日,从鸡足山北上,经过鹤庆,到达丽江。这里节选的是初三、初四两日游览鸡足山的情景。鸡足山位于云南宾川县西北,山分四支,因前三后一,宛如鸡足而得名。山以天柱峰为最高,登临四眺,奇观尽收:“势压东溟日半夜,天连北极雪千年,晴光西洱摇金镜,瑞色南云列彩筵。”是我国佛教名山之一。山上寺庙林立,全盛时达一百多座。因而作者写这篇游记,因僧入寺,由寺寻景,即景兴情,别具一格。这样循序写来,路线、里程、方位、景物,历历于目,清晰可辨;又时有生活细节的插叙逗趣,真切自然。

作者虽是每景必到,见景必录,也并非无所选择地巨细无遗,而是每逢奇境佳景方才住足不前,重笔描绘。本文节选的二日游中,主要描写了最令人“徙倚久之”的三大景观:珠帘翠壁、狮林春色和玉龙瀑布。

珠帘、翠壁,是位于鸡足山东北部的山崖,因崖前瀑水悬挂似珠帘而名为珠帘崖,山崖削立如壁、林木苍翠而名为翠壁崖。作者一到此处,立即被奇异的景色所吸引,“徒倚久之”。写珠帘崖极尽动态的雄奇幻化之美。珠帘崖依傍峡谷拔地而起,高耸直立几十丈,镶嵌在石壁之下,水流从崖顶腾空飞泻,直落而下,形成了无数细小的水流,纷纷扬扬,纵横交错,好象一串串晶莹的明珠,如帘悬挂,真是名不虚传。这是从正面所看到的雄伟壮丽的奇观。当穿过珠帘走进石壁,从里向外看,更有缥忽神奇的动态美,好象隔着一层纱帐,人形隐约恍惚,树木花草时隐时现,飘动不定,飞舞不息,本是静态的树木花草,只因隔着飞动的瀑水,化静为动。这以静为动的错觉,正构成了幻化无穷、奇妙至极。同珠帘崖奇幻的动态美相反,翠壁崖却呈现出另一派静态的优美:“崖之西畔,有绿苔上翳,若绚彩铺绒,翠色欲滴”,“崖旁山木合沓,琼枝瑶干,连帷成阴,杂花成彩。”崖壁长满了青苔,好象覆盖着一层绿色的绒毯,青翠欲滴;崖旁树木成荫,繁茂青翠,百花盛开,色彩缤纷。翠壁之下还有不“曾他见”的一棵古木,自根横卧于路一丈多开始“直耸而起”,横卧的躯干乍看为石,细看才信为树干。这翠壁的奇异奥秘正是“石借草为色,木借石为形”,以假乱真,巧夺天工。

鸡足山无处不成春,来到狮林寺,虽是正月初三,而已是春色满寺,桃杏芬芳了。五天前,这里的杏花初开,桃花已经盛放缤纷了。五天后更显得艳丽夺目,“前之杏花,愈浅而繁,后之桃靥,更新而艳”,前面的杏花已是繁盛茂密,浅红淡雅;后面的桃靥已经更新,尤为鲜艳。这春色来得如此迅速,大自然的无穷变化,令人惊喜。在这重山峻岭、青山绿丛中,独有桃杏红花一片,真富有诗情画意,确有世外桃源的佳境。

玉龙瀑布是鸡足山又一奇景。作者先写寻找玉龙瀑布的经过,以及瀑布所处的地理方位、观看的地点、名称的来历,为写瀑布作了必要的铺垫。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视角,逐层描写。“对崖鸟瞰”,瀑布从玉龙阁下面喷涌而出,坠落崖下,好象悬挂的白色丝带,垂泻百丈深渊,“直注峡底”,由于峡谷的狭窄,下不见山脚。这是从正面描写百丈瀑布的雄奇势态。再“踞亭俯仰”,瀑布奇幻莫测,简直象仙境一般。抬头仰望,瀑布喷洒所形成的雾气,直升九天高空;低头俯视,瀑水坠落绝壁,如雪山崩溃,直下九地深谷。这里“九天”与“九地”对举,极写瀑布宏大的气象,可谓“珠玑错落九天影,冰雪翻成双壁喧”,整个的空间都被瀑布笼罩着。晴天在阳光映照下,七色生辉,“花光浮动”,不禁使人脱口而赞:“觉此身非复人间。”此景此情,作者联想起天台山县花亭看石梁瀑布,于是来到玉龙阁,“陟瀑布之上”。玉龙阁是横跨在瀑布的上方,居高临下,更有一番景致,在这里看到了瀑水的来龙去脉,从罗汉壁、华严寺直奔而来,又从阁底飞泻而去。一阁飞架“瀑布上流,当两山峡口”,真是玉龙凌空,恰似天台石梁横渡,又如天河鹊桥飞空。这虚拟一笔,给人以不尽的遐想,增强了玉龙瀑布的迷人力量。

作者描写这三大景观,善于运用不同的手法,曲尽其形貌。写珠帘翠壁,多用鲜灿的比喻,显其色彩之丽;绘狮林春色,用白描刻画,突现桃杏自然之美;状玉龙瀑布转换视角,穷其形态之奇。这既是因景择辞,自然真切,又使文章富有变化,活泼生动。这正体现了徐弘祖“既锐于搜寻,尤工于摹写”的游记大家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