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战后小说作品分析

指1939年西班牙内战结束,小说创作经过十多年沉寂后出现的一批作品。也称西班牙新浪潮小说。它们多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西班牙内战时期及战后的社会面貌,在艺术技巧方面有所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股浪潮,持续到七十年代。

该派小说的最初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卡米洛·何塞·塞拉的《蜂房》(1951年),描写首都马德里一家咖啡馆的日常生活和众多顾客的形象,同战前脱离现实的小说大异其趣。何塞·马里亚·希罗内利亚的《柏树相信上帝》(1953),第一次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写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在内战前后的遭遇。赫苏斯·费尔南德斯·桑托斯的《粗野的人》(1954),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和意识流技巧,反映内战后的农村生活面貌。

五十年代后期,该派小说的基本主题仍是内战的影响。拉斐尔·桑切斯·费尔洛西奥的《哈拉马河》(1956)蜚声文坛。它描写一群中产阶级青年在哈拉马河边度假的活动,着重通过人物对话反映出他们心头仍笼罩着内战创伤所造成的阴影,被称为客观现实主义的代表作。1959年,安娜·马里亚·马图特的《初忆》出版,它以第一人称的笔法写一个小女孩内战期间在海岛避难的生活。由于作品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十分细致,被称为主观现实主义。

六十年代的新浪潮小说,技巧和风格更趋多样。胡安·加西亚·奥尔特拉诺的《夏天的风暴》(1962),以第一人称的笔法描绘战后新兴资产阶级的面貌,细腻地剖析其内心世界。同年,路易斯·马丁·桑托斯发表《沉默的时代》,以大量细致的内心独白和心理分析,刻划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种种人物,反映出战后社会各阶级鲜明不同的思想状况。胡安·戈伊蒂索洛的《证明的记号》(1966),以内心独白、意识流等技巧,揭示出流亡国外的知识分子的困顿处境和内战在他们心灵深处刻下的创伤。1967年,胡安·贝内特发表《回到地区》,试图反映内战造成人们的虚无主义和自我毁灭的思想状态,在题材和表现技巧上都有新意。1970年,米格尔·德利维斯的讽刺幻想小说《淹死者的寓言》问世,以新颖的手法生动地揭示了现代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种种严重问题。

从七十年代起,以反映西班牙内战后的社会现实为主要特色的新浪潮小说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其作品的题材范围逐渐扩大,在技巧和风格上则继续进行新的探索。新出现的作家有阿方索·格罗索,弗朗西斯科·翁布拉尔,卡洛斯·罗哈斯·比拉等。

西班牙战后小说情况较为复杂。有的倾向于现实主义,有的在内容或手法上有现代主义的影响,有的则具十分鲜明的现代派特征。希罗内利亚的《柏树相信上帝》实际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集。从这一意义上说,西班牙战后小说从其主潮看,当属于广义的现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