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谋《情侣》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李谋

【作家简介】詹姆斯·拉觉(1866—1921),原名貌拉觉。近代缅甸著名作家之一,被誉为缅甸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的作者。出生于缅甸东吁县瑞京镇。早年父母双亡,由姨母抚养成人。因姨父母改信基督教,他也随之入教,并改名为詹姆斯·拉觉。但在他晚年时又重新皈依了佛教。

他在东吁县瑞京镇读完七年级后,转到仰光公立英缅文学校学习。20岁时高中毕业。这时,英国又占领上缅甸,后鲸吞了全部缅甸,缅甸王朝政府开始灭亡。貌拉觉作为英语翻译,随英国军队从仰光北上曼德勒。尔后,又在仰光翻译馆工作。同时攻读医学与法律学,并通过了律师考试。他与曼德勒宝石商的女儿钦钦艾结婚。此外,他先后在英国驻缅甸殖民政府中担任过总督府翻译官、银库专员、还在实皆、羌吴、布达林等地担任过镇长及敏巫区长等职。

后因健康原因辞退政府职务,返回仰光。他做律师,并自办法律学校,教授法律学。同时从事写作,在《缅甸评论家》、《汉沙瓦底》等英、缅文报刊上发表文章。1904年,他大约37岁,发表了《情侣》(原书以两个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为《貌迎貌玛梅玛》)。按个人经历写成的小说《镇长先生》也是作者在这一时期写成的。他写的另一部小说《后夫》未能完稿。1921年当他正在着手续写《情侣》时,不幸逝世,时年仅55岁。

《情侣》,李谋、姚秉彦、蔡祝生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内容提要】在缅甸贡榜王朝的达亚瓦底王时代,一个名叫貌迎貌的男孩在阿瓦出生了。其母生下他,即死去,其父吴波拉悲痛欲绝,弃家出走。孩子遂由阿瓦巨商吴波欧、玛杷乌夫妇收养。貌迎貌长大成人后,就在养父的商船上当了一名舵手,随养父往来于伊洛瓦底江上下游之间经商。貌迎貌爱上了一位巨商的女儿玛梅玛。但是吴波欧商船上所雇佣的一位船员貌妙达也在追求玛梅玛。一次,吴波欧的商船运货经过敏贡。一位反叛朝廷举事的亲王请吴波欧带一封信回京都。当晚,吴波欧不幸突染霍乱。临终前交代后事,并把信也交给了貌迎貌。可是,这件事暗中被貌妙达知道了。貌迎貌回到阿瓦后,根据养母玛杷乌的安排,选了个吉日良辰准备与玛梅玛成婚。貌妙达非常妒恨,连夜去告密,当貌迎貌在洞房花烛之夜时被捕入狱了。在狱中貌迎貌意外地遇到自己的父亲吴波拉。父亲教会他医术、占卜等技艺。后来,吴波拉病死狱中,吴波拉临终前告诉貌迎貌:入狱前,他曾积攒下一笔巨大财富藏于某地,并指点貌迎貌逃出监狱的办法,还给了他一粒能治病的神丹。貌迎貌按照父亲面授的机宜,偷偷钻进装殓父亲尸体的口袋,当狱吏们把尸袋抛入江中后,便用刀割破口袋逃脱了。貌迎貌逃出监狱后隐姓埋名,靠所学技艺替人算命看病维持生计。当时,瑞波镇守之女玛苏丁身患重病,经貌迎貌医治痊愈。玛苏丁遂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镇守夫妇也有意招貌迎貌为婿。但是,貌迎貌却日夜思念着玛梅玛。而且他又怕时间长了会暴露自己逃犯的真实身份,于是托词离去,悄悄返回阿瓦。他回到阿瓦的当天,正巧是玛梅玛被迫与貌妙达成婚的日子。貌迎貌躲在暗中看到了这情景心中有如刀割,极其气愤。后来他发掘到父亲埋藏的财宝,安顿好养母,就又悄悄离开阿瓦到下缅甸经商去了。玛苏丁在家日复一日地盼望貌迎貌归来,愁思萦绕,饮食难进。最后为了行动方便决定女扮男装到下缅甸寻访貌迎貌的下落。她租船南下,正巧租用的是貌妙达的船。经过几番周折,玛苏丁终于找到了貌迎貌,两人重逢,悲喜交集,各叙离别之苦,彼此感情更深。当时,缅甸正流行着瘟疫。貌妙达染病不起,临死前见到貌迎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请求貌迎貌宽恕自己。当貌迎貌正准备偕玛苏丁继续南下时,玛苏丁也不幸身染瘟疫,不治而亡。貌迎貌只得只身南下。不久,缅甸发生了宫廷政变。新王登基,宣布大赦。貌迎貌才得以恢复本来名字,变成无罪之人。他立即返回阿瓦,与养母团聚,和玛梅玛也终成眷属。

【作品鉴赏】相传作者是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的情节写成《情侣》的。但是,把两部小说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不难发现,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异。《情侣》并非《基度山伯爵》的简单翻版或缩写,其中,表现了作家的创造精神。众所周知,《基度山伯爵》是大仲马在1844至1845年间写成的。写的是水手邓蒂斯因遭三个效忠于复辟政权的无赖的陷害被打入死牢,后又侥幸越狱,获难友所赠大批财宝,化名为基度山伯爵报恩复仇的故事。它的篇幅很长,全书117章,译文达100余万字,主要人物有20人之多。然而,《情侣》,从主题思想上看,却完全不是报恩复仇,而是歌颂善者,歌颂青年人之间纯真的爱情;从篇幅上看,全书只有36章,每章都不长,全部译文仅有8万余字;从人物形象上看,主要人物只有五六个,是一部中篇作品。《情侣》前九章的框架与《基度山伯爵》前22章,是极其相似的。其中的第一章和第九章则更像大仲马的作品。简言之,就是从故事引起到逃离死牢、掘到宝藏这一小部分,其故事框架是相同的。《情侣》接近结尾的几章:玛苏丁乔扮男装追寻心上人貌迎貌,究竟是受到马来民间故事《伊》中帕萨巴公主女扮男装寻找伊的影响;还是受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罗莎琳德女扮男装寻找奥兰多情节的启示;抑或是作者看过贡榜王朝末期诗人吴觉所写长诗《芳香林中寻夫记》后,进一步创新构思的结果?目前尚无确凿证据,就不便贸然臆测或简单武断地下结论了。

作者巧妙地采用了《基度山伯爵》等外国名著的某些故事情节,创造性地,把缅甸的风土人情、伦理道德观念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反映了作品的民族特色。如果不知底细,读后一定会认为全部情节安排都是出于作者的构思。作者为何没有采用《基度山伯爵》后半部的框架,缅甸学者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比较符合情理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说法是:《基度山伯爵》后半部复仇的思想,不符合佛教宽宏容忍的基本教义。经过作者的改造和加工,这部小说的情节、人物都更加集中,作品的主题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主要是歌颂善者内在的美德,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动人。这使作品增强了缅甸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缅甸读者的欢迎和称赞。

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期,由于稻米种植业和对外贸易的扩大,缅甸城市日见繁荣,市民阶层相应有所发展。《情侣》的问世恰恰适应了市民阶层阅读文学作品的需要,迎合了他们的口味。虽然早在《情侣》一书问世之前,缅甸文坛就已有人先后把古希腊寓言集《伊索寓言》、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〇一夜》、英国作家班扬的讽喻小说《天路历程》和笛福的小说《鲁滨逊飘流记》等译成缅文出版。但是,那些故事并没能与缅甸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所以并未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情侣》的问世却极大地震动了缅甸的读书界和文坛。因为书中的主人公不再是碧眼黄发、西服革履的外国人,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不再是他乡异邦的洋人国度,而是缅甸读者喜闻乐见的、经常接触的自然风光、社会人物和生活习俗。作品的内容又不同于以前作品,常常用的佛本生经故事。这些关于佛的前生故事,处处可见,早已为世人所熟悉,看过后没有任何新奇感。它也不同于缅甸古典的宫廷小说。作者第一次将广大读者尚不熟悉的西方现代小说体裁和缅甸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个创举是一个极大的突破。这使当时的缅甸文坛出现了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的新局面。别开生面和独具一格的《情侣》的出版,对缅甸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缅甸现代小说的先声,被誉为缅甸第一部现代小说。在其问世后,不仅读者争相阅读,作家们也竞相摹仿,写出了不少这类作品。

《情侣》的故事情节表明:它的基本思想受佛教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很大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它的主旋律。作者自己在小说开头谈到创作目的时,曾说主人公“很像菩萨的过去生、阁那伽王的经历那样,在遇到重大灾难的时刻能够像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坚韧不拔地奋斗,最后不仅可以摆脱苦难,而且到一定的时候还会发财致富,并与久别的从小相亲相爱的人儿重新团聚”。

小说中三个主要典型人物——貌迎貌、玛梅玛、玛苏丁的个性描写都比较成功。貌迎貌是个心地善良的典型,对父母恭敬孝顺,对恋人爱情专一,对世人和睦相处。玛梅玛和玛苏丁两个人都是美丽庄重的姑娘,性格各异,各有千秋,一个内向,一个外露;一个文静,一个泼辣。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情侣》那种以缅甸社会为基础、反映缅甸人民生活,表现缅甸民族感情的写实主义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可以说无论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缅甸的“实验文学”运动,还是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的“新文学”运动,都是这种思想的发展与延伸。这也正是缅甸文坛普遍高度评价《情侣》这部小说问世的根本原因。

作家的写作手法,在当时文坛上,也有很大创新。一改缅甸以前常用的歌、记叙文交杂使用的手法,完全用通俗、简明的白话文体来写,不能说不是一个较大的突破。但我们在阅读该书时,仔细观察,也不难看出,该书笔法也受到当时流行的剧作、话本之类的直接影响。除了运用书中人物的直接对话外,作者还不时从自己这一角度发表某些个人的看法与评论。这在《情侣》第1、3、5、24等章都有类似的表述。比如第3章开头这样写道:“任何男人,不管他多有胆量,当他来到自己心爱人的身旁时,没有一个不是心里发慌、手足无措、说起话来语无伦次的。这无需再举什么例子,读者们肯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由此可见,在这种事情上,女人明显地比男人更有勇气。”下面才进入正文,描述了貌迎貌向玛梅玛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的内容。在第五章也是这样开头的:“名士贤哲们常教导人们:人生无常,时穷时富。好景一刹那,灾祸有尽头。”然后才接着叙述貌迎貌洞房花独夜两人尚未正式结合突然被公差捕走,人们乱作一团的情景。再如第22章开头:“貌迎貌因病耽搁在达鲁镇期间,阿瓦的母亲玛杷乌,以及瑞波的镇守女儿玛苏丁,她们的情况怎么样呢?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谈。”第24章则是用“镇守的女儿玛苏丁、镇守夫妇他们又怎样了呢?”一句话开头的。这些都明显地带有讲故事或话本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