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门生门下见门生》译文与赏析

门生门下见门生

门生门下见门生

【原文】

唐裴尚书年老致政[1]。清泰初,其门生马裔孙[2]知举[3],放榜后引新进士谒谢[4]于裴,裴欢宴永日,书一绝云:“宦途最重是文衡,天与愚夫作盛名。三主礼闱今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时人荣之。事见苏耆《开谭录》。予以《五代登科记》考之,裴在同光中三知举,四年放进士八人,裔孙预焉。后十年,裔孙为翰林学士,以清泰三年放进士十三人,兹所书是已。裔孙寻拜相,新史亦载此一句云。白乐天诗有《与诸同年贺座主高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子》一篇,注云:“座主于萧尚书下及第。”予考《登科记》,乐天以贞元十六年庚辰中书舍人高郢下第四人登科,郢以宝应二年癸卯礼部侍郎萧听下第九人登科,迨郢拜太常时,几四十年矣。听自癸卯放进士之后,二十四年丁卯,又以礼部尚书再知贡举,可谓寿俊。观白公所赋,益可见唐世举子之尊尚主司也。

【注释】

[1]致政:犹致仕。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2]马裔孙,字庆先,棣州商河人。唐末帝即位,用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赐金紫,未满岁,改中书舍人、礼部侍郎。[3]知举:负责主持科举考试。[4]谒谢:晋见道谢。

【译文】

后唐裴尚书年老辞官居家。后唐末帝清泰初年,他的门生马裔孙负责主持科举考试,放榜以后,带领新科进士到裴暤府上谢恩,裴暤很高兴并摆宴与他们畅饮了一整天,还写了一首绝句说:“宦途最重是文衡,天与愚夫作盛名。三主礼闱今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极大的荣耀。这件事是从苏耆写的《开谭录》一书中看到的。我根据《五代登科记》一书考证此事,裴暤在后唐庄帝同光年中曾三次负责主持科举考试,同光四年录取了八名进士,马裔孙就在其中。过了十年,马裔孙为翰林学士,清泰三年一共录取了十三名进士,这个地方《开谭录》一书中记载的没有错误。马裔孙不久就当上了丞相,《新五代史》也记载了这样一句话。白居易的诗集中有《与诸同年贺座主高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子》一首。诗的注释说:“今科座主高郢侍郎是萧昕尚书门下及第。”我又根据《登科记》对此事进行了考证,白居易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癸卯在中书舍人高郢门下以第四名进士及第,高郢于宝应二年癸卯在礼部侍郎萧昕门下以第九名及第,等到高郢升迁为太常卿时,几乎过了四十年了。萧昕自从宝应二年癸卯负责主持科举考试以后,二十四年后的贞元三年丁卯,又以礼部尚书之职再次负责科举考试,真可以说是长寿之俊了。看到白居易诗中所记述的这些事,就更可以看出唐代的举人们真的是很尊重主考的座主啊!

【评析】

本文讲述了唐代裴皞受门生尊重的故事。其《示门生马侍郎胤孙》诗中“门生门下见门生”也成为佳句。门生原指学生或依附世族供役使的人。后来科举制度发展,读书人参加县、省、全国三级考试。县试合格者为秀才;省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全国为会试,考中者为贡士。若考中举人或贡士,则要拜本科的主考官为座主,而座主则称这些弟子为门生。贡士要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合格就成为进士,具备做官的资格。由于进士的座主是皇帝本人,所以进士常自称为“天子门生”。座主兼有老师和仕途领路人的双重身份,担任会试的主考官的一般都是皇上的股肱大臣,他们一旦掌握大权,便会提携重用自己的门生。所以门生对座主无不奉事惟谨。这里面除了师生之间的道义,也含蕴了一些功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