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作品分析

【生卒】:1867—1942

【介绍】:

俄国重要的象征派*诗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曾因参加学潮被学校开除。他对俄国1905年革命表示同情与拥护,写过歌颂这一革命的诗集《复仇者之歌》(1907)。但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则颇有抵触情绪,因此于1921年流亡国外,写了很多反对十月革命的诗歌。1942年于巴黎逝世。

他1890年发表第一部诗集,流露了明显的民粹派诗歌“公民的悲哀”的情调。他早期的诗作有的充满反社会的个人主义情绪,否定一切道德;有的表现对于未来的恐惧,表现死亡、枯萎、命中注定和竭力逃避现实的情绪;稍晚些时候的诗作则讴歌“邪恶之美”、残忍与兽性等。他诗歌的基调是颓废主义的,是“与实际生活相隔绝”的;他强调诗歌的随意性和音乐性,重视使用诗歌内在韵脚和同音节;诗风偏向于夸饰和华丽。除上面提到的作品,他还有诗集《在北方的天幕下》(1894)、《无边无际》(1895)、《寂静》(1898)、《着火的房屋》(1900)、《我们将象太阳一样》(1903)、《象牙之塔》等。

巴尔蒙特是俄国象征派的重要诗人,曾以其诗作轰动整个欧洲诗坛。苏共“二十大”以后,著名作家爱伦堡在回忆录《人·岁月·生活》中较公正地评价了巴尔蒙特。1977年第8期《文学格鲁吉亚》杂志发表苏联早期诗人玛·茨维塔耶娃1938年写的一篇文章《谈谈巴尔蒙特》,算是正式为巴尔蒙特恢复了他作为“诗人”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