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斯,威廉·卡洛斯作品分析

【生卒】:1883—1963

【介绍】:

美国诗人,意象主义*在美国的代表作家,美国战后新诗风的奠基人。生于新泽西州路赛福特市一个英国移民的家庭。1902年进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系。他与艾兹拉·庞德*不但是同学,而且还是挚友。1906年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去德国莱比锡大学进修。1909年回故乡行医,当过妇科、儿科大夫,并进行业余创作,此时自费印行了他的第一本诗集《诗集》(1909)。本世纪10年代参加意象派诗歌运动,他有自己的意象主义理论,也有不少意象主义的诗作。此时威廉斯在庞德帮助下又出版第二本诗集《气质》(1913)。二十年代后,威廉斯力主反对以艾略特*为代表的英国学院派诗风,提倡重感性、有生活味、人情味的乡土派诗风。但由于学院派诗风盛行于一时,威廉斯的理论尚影响不大。1925年发表评论集《在美国的收获中》。1926年获日晷奖。他的《希鲁格尔的图景和其它的诗》获普利策奖。1946-1958年,他写出四卷本长篇叙事诗,代表作《佩特森》。1951年放下听诊器专事创作。1950年获全国图书奖,1952年获博林根奖,并被美国政府任命为国家图书馆诗歌顾问,但未去就职。五十年代中期,他的理论和诗作在艾略特*和他的新批评派*声望日趋下降的情况下,影响日深,甚至成了美国黑山派*诗人和垮掉派*诗人的精神领袖。1963年又获波立兹奖和美国文学艺术院金质奖。

威廉斯对于意象派诗歌理论多有建树。他强调感性经验,强调诗与生活的联系,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接触与沟通。这就是说,他强调诗歌的生活味与人情味。他非常重视诗歌的地方性,坚持用美国本土语言,反映当地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本色”。他曾十分明确地说:“我相信一切艺术都从当地产生,而且必须如此。”“地方性的东西是唯一能成为普遍性的东西。”威廉斯还认为:天下事物皆可入诗,关键是要写出天下事物的特征来。“忠于事物”是他的口号。他反对对于事物的机械性模拟,而主张精确地反映出事物的形相和心态的特征。

他的诗作自成一格,独具特色。他善于用细节和语调写出诗的意象。如著名的意象小品《红色手推车》(1923):“那么多东西/依靠∥一辆红色/手推车∥雨水淋得它/晶亮∥旁边是一群/白鸡。”这里,红色的车,晶亮的雨,白色的鸡互相映衬,形成一幅绝美的生活画面,而且那种好象发现什么奇迹似的惊奇的语调,使诗的意象更为鲜明突出。他善于使用“以心度物”的方法,使静止的、抽象的景物获得生命。如短诗《春天及一切》(1923),写冬末春之将来时,春之先行者的发呆、迟疑,不知如何下手的心情,十分熨贴、恰切、逼真。这种手法,实是一种象征。威廉斯诗风富于一种悲天悯人的情调,而且平易、明朗、亲切、自然,恰与艾略特的抽象和书卷气的学院派诗风形成鲜明的对照。

威廉斯的诗风影响了后来的罗伯特·邓肯和丹尼斯·勒维托夫等后起之秀。因此,不少评论家认为威廉斯是战后美国新诗风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