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俞任远
【作家简介】见《自然变异》。
《别无选择》,邹海龙译,载《世界文学》1985年第1期。
【内容提要】这天下午,马戏团在约翰内斯堡举行首次日场演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人群中有一家人:一个年轻女人、三个孩子、还有她的男人。这女人面带微笑,表情生动。今天下午,她不过是依命行事罢了。他们手拿5张预约票走进了马戏团的大帐篷。
大帐篷里已经人满为患。那些买便宜票的人纷纷占据了别人预订的座位。年轻女人听凭丈夫去与女引座员交涉,自己默默地环视四周,等待着。她无意中看到,杜恩先生一家正在看台上向她微笑致意。
3年前,他们和她家曾在公寓里住隔壁。那时她还没有再婚。在那个可怕公寓里的许多望不尽的早晨,拂晓前总要听到许多让人难堪的言语。那些情夫和准情夫们,在天亮前繁星渐淡时悄悄离去,从杜恩家门口溜过。(小声点儿,别把邻居吵醒了。)
那时她离婚已多年了,独身和她的孩子住在那幢公寓里。有多少漫漫长夜她怀着恐惧辗转难眠,总是想象公寓外墙訇然向后倒去,这两套房就并排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杜恩家装饰漂亮、新家具漆光闪闪。而一墙之隔的自己家,却十分寒酸破旧、家徒四壁。她常躺在黑暗中苦思冥想。她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深恶痛绝。
杜恩一家待人十分友善宽厚,但却令她不快。(那时她对一切都非常感情用事,不能正常地与别人交往。)她当时所过的那种生活,也是他们没有经历过且无法理解的。
他们渐渐通过尼尔与她相识了。尼尔是她儿子,当时7岁,但他的出生与前一次婚姻隔的时间太长了,她离婚已9年了。所以她常认为他是她的私生子并且讨厌他。尼尔有时具有一种心理学家称之为过激反应的行为,即为了克服自卑心理,产生一种对事物的过分反应。而她受不了时,便尖声大叫、诅咒挖苦、叫他滚出去。杜恩先生很同情他们,每逢尼尔捣蛋被赶出家门时,就来给他下台阶。尼尔离家出走时留下的便条,也是杜恩太太发现交给她的。便条上写道:“你是希望我永远滚蛋还是希望我回来,说痛快话吧,你别无选择。”
杜恩一家正在座位上向她咧嘴笑着。他们肯定正在议论着:当年的菲比·凡·德坎波(1)变化多大呀!现在的菲比·塞克和她丈夫一起,正照常例带着儿子和朋友的孩子在星期六下午来看马戏。她已经变了一个人。她在内心中体会到一种异乎寻常的甜蜜感,她必须把想要让他们知道的东西传达给她们。事实上是她自己一手造成了这重要的选择。
这时一头大象正在表演场内,它以罕见的轻盈动作翩翩起舞。
这时她丈夫回到她身边,“咱们得自己找座位”。杜恩一家肯定已经注意到维克多是什么人了。他与那类人完全不同。当年她召他们来时,他们便鬼鬼祟祟溜进房间,饿狼似地向她扑来;而当她对他们讨厌已极时,又偷偷从她的房间溜掉。
菲比有一阵儿几次想举起手打打招呼,但到底没有这样做。相反,倒像在做最天经地义的事,沿着丈夫指的路走着。
“自行车车技世家伯纳多开始表演!”
到了6号看台,但5张座位统统让人抢占了,而且那些人拒绝挪动身子。菲比看出丈夫已是怒气冲天,马戏团领班助理又来驱赶他们,不让他们站在甬道上。只见那男人与她丈夫拉扯起来,另一个高个儿黑人从背后一拳把她丈夫打倒在地上。菲比再也不朝那里看了,只听见争吵声音,她感到一阵阵血流猛烈冲击着自己。
这时维克多回到她身边,显得那么苍老。一个胖老太太腾出一块地方,招呼他们坐到她那里去。他们紧巴巴地挤在一起,她感觉到人们好奇的目光使她每一块皮肤都在缩紧。杜恩一家一定看到了,看到她又处于这样难堪的情势下了。还记得那次有个小伙子在她洗澡间里打算用刀割自己手腕上血管的乱子吗?还有儿子留下的便条。
这是菲比第一次对丈夫说话时不看着他:“我要回到车上去。”他看着她,没有回答。他们紧挨着坐在一起,好像两个被锁链捆在一起的敌人。他是我爱过的唯一的人,但我却不会为他动一下手指头。
她讨厌这个马戏团,但却不能离开。在杜恩先生一家面前一个人走出去,等于在刚平息的事情上再火上浇油。现在她更激烈地认为马戏团是个祸根,因为它才引出今天下午的事件,让她出乖露丑。现在的节目更是俗不可耐了:领衔主演的女演员韶华已逝,僵硬的眼神好像死人眼睛;狗熊迈着服长刑的囚犯似的步子;表演飞刀的女人是一幅鹰钩鼻的女巫面孔。
菲比渐渐开始感到维克多腰身的温暖,她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为他担心的痛苦。现在她看到一个男人钻进麻袋里走钢丝,他用试探性的、紧张而又犹豫的动作,把脚在麻袋里沿着钢丝一英寸一英寸地挪动,他看不见路,孤零零地站在那上面,站在虚无的半空中,只能用自己的脚去找一条路。他的身体在菲比眼中渐渐变成了一个使她关注的古怪而令人窒息的中心。她熟悉他,好像她自己曾直接面对过这种处境。这种处境正是浩茫无际的人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感到,以往她所害怕所追求的一切,都是在那男子所处的那种黑暗中进行的,而她已经找到的一切,都在那令人心惊的摆动着的钢丝上,都不过是他背后已经走过来的那部分;而以往她认为有把握的一切,统统都悬在此时此刻承受着那个男子体重的那一寸寸钢丝上。
菲比把她的手放在维克多的手腕上,然后冲动地、微笑着对身边这位老太太说:“那上面没事。他干这个是家常便饭。”
【作品鉴赏】《别无选择》选自美国维京出版社1960年出版的戈迪默短篇小说集《星期五的脚印》。全篇通过一个叫菲比的年轻女人生活中偶然事件的描叙,细致地展示了这个刚脱离风尘生涯的女人诸种复杂情绪与心理活动,反映了她过去为生活所迫沦为神女的痛苦心境与尴尬处境,揭示了她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对不幸命运的抗争、以及力图把握自己人生之路的复杂心态。从作品高超的艺术技巧中可以窥见戈迪默短篇创作的倾向及风格之一斑。
戈迪默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她始终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并以忠实地反映现实为己任,把南非种族制度下复杂的社会矛盾、种种社会问题触目惊心地解剖于读者面前。她的短篇小说特别善于捕捉住普通人生命中的某些瞬间,并以女作家特有的敏锐心灵来理解这些瞬间中的人物感情与复杂心理,用优美流畅的文字、细腻深刻的笔触、生动地描叙、客观地再现它们,并揭示出瞬间深藏的内涵。《别无选择》就是这样一篇典范作品,它从凡人小事中挖掘出不平凡的典型意义,并使它折射出深刻的社会内涵。
戈迪默短篇小说内容与风格丰富多变,评论界认为最出色的是她的室内心理小说。《别无选择》作为典型的室内心理小说的特色鲜明,作品以人物心理活动为主要线索,并将简短的情节局限于室内,用有限的时空展示无垠的人生。作者将看马戏的情节淡化成背景,而活动在前台占据读者视觉中心的始终是菲比的感觉印象、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通过女主人公不断的回忆、联想、揣测、及其对眼前事物的主观反应与评价,向读者曲折地暗示其过去的生活道路,揭示其复杂的内心世界,突出刻画其性格特征。作为贯串全文的情节线索,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特色:先是由看到杜恩夫妇引发出一连串回忆与联想,表现其风尘生涯的痛苦心境与尴尬处境;接着从暗自揣测对方心理与微妙的显示心理,暗示她目前新生活的幸福与宁静心态;继之意外事件导致的尴尬与难堪激起情绪位移,迁怒于丈夫并无端仇视马戏团演出;最后钻在麻袋里走钢丝的特殊表演使菲比思绪连翩,潜意识中的角色置换使她瞬间回顾了自己曾经历过的心路历程:黑暗中的恐惧、羞耻与深恶痛绝、对新生活的憧憬与努力争取,最后冲动地发出自信的告白:“没事儿”,传达出她对目前生活的珍惜、把握自己人生之路的决心与决不再堕入黑暗的自信。这是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高潮,使一切郁积的情结得以宣泄。作者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多种心理描写手法,将矛盾复杂的心理两极的微妙变化浓缩在瞬间的时空里,深刻地揭示出人类内心深处的心理隐曲、充分展示人性的深度,令读者百般回味。堪与一代心理小说大师茨威格的代表作《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相媲美。
作为女性作家的戈迪默对于生活细节有一种巴尔扎克式的细腻观察与微妙表现的高超技巧,而且善于藉此细节刻画不同性别、种族与阶层人物的特殊性格,使之有别于其他人物。作品中大量看似平凡而实则精心选择的精彩细节,不仅丰富了情节内容,而且成为刻画性格的有力手段。作品开头描写的菲比面带微笑、依命行事、尽力克制火气、柔声说话、听凭丈夫处理等细节,均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信赖,对今日生活选择的满意。她的微笑、晃身、几次想举手招呼而未做、反而平静的走去,真实生动地传达出她急切地想传达自己感受、用表面矜持掩盖其内心不平静的心情,丈夫发生纠纷时她转身看别处,却能听到一切;因陷入尴尬局面而暗自怨恨丈夫,对丈夫说话时不看着他;还有他们紧挨着坐在一起,好像两个被锁链捆在一起的敌人。这令人叫绝的细节深刻揭示出特定情境下的心理逻辑规律。
严谨精致、错综交织的复线结构方式,也是本篇显著的艺术特色。作者用马戏团演出与菲比的心理活动两条线索形成复线结构,但却将本应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演出推向暗处作为背景,而将本不为人所见的心理活动作为主要情节线索提至前台,两条线索错综交织、配合紧密、互为映衬。主人公因看马戏而引出心理活动;随其心理活动的节奏、间歇,时而看到或听到演出情况;又通过带有主观色彩的演出描写,透视出主人公的好恶爱憎与心理情绪变化。当她微笑着想把新生活的甜蜜感传达给杜恩夫妇时,她看到大象以罕见的轻盈动作翩翩起舞;当她自认在众人面前出乖露丑并唯恐杜恩夫妇联想其从前尴尬处境时,眼前的演出景象变了形:野兽不害羞地学着人的动作,而人却扭曲得没了人形倒像个什么东西,领衔主演的女演员韶华已逝,僵硬的眼神好像死人的眼睛;狗熊迈着蹒跚步子好像服长刑的囚犯,表演飞刀的女人却是一幅鹰钩鼻子的女巫面孔。这些移情作用下变形的现实却让读者感到格外真实,因为它们传达出菲比的昔日的隐私,符合人物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可见这种复线结构方式是为心理小说的特色服务的。
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与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手段、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技巧相结合,含蓄隐晦、善留空白的叙述方式等,都使小说具有了深刻的象征性与强烈的现代感。作品重在展示意识流动,情节叙述并不完整,并不明确交待前因后果,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自己体味,富于含蓄蕴藉之美。特别是精心的构思与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述使许多细节具有象征符号的意义。喧哗拥挤的马戏场成为复杂艰辛人生的象征;盲目走钢丝的表演具有了与莫测人生搏斗的深刻含义;最后菲比冲动地说出“没事儿”更成为她潜意识中自然流露的人生信念的象征。就像戈迪默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回答美国记者采访时所说“我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