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熙珩
拉·费拉里斯
初春,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田野里飘来一阵阵泥土的清香;草儿吐露出娇嫩的幼芽,好奇地窥视着人间;姑娘们穿着艳丽的衣裳,在碧绿色的草地上欢快地歌唱。
万木争春,小溪哗哗作响,两岸铺上翡翠般的地毯。举目眺望,大自然一片生机,令人陶醉,使入神往。
只有一棵橡树默默地站在一旁。它没有穿上新装,它那饱经沧桑、满是皱纹的老皮一丝不挂地袒露着;它雄伟、挺拔、巍然屹立,干枯的树枝直指天宫,犹如高举双臂,祈求上帝怜悯。可是它的血液已经凝滞,生命的火花已经消失,严酷的寒冬结束了它的残生。
不久前,它还神采奕奕,英姿勃勃。然而,自它睡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几天之后,来了几个人,七手八脚把它锯断,又把它连根刨出,装车运走。在生长过它的地方,只剩下一堆黄土。
橡树啊,我童年的伙伴和朋友,你曾赋予我多少甜蜜的幻想!我喜欢在你高大的躯干上攀登,在你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树枝上尽情地悠荡。
多少次,我在你那幽静、凉爽的浓荫下悠闲地歇息,自由地畅想。如今,那些甜蜜的时光同你一起离开了我们可爱的故乡。
幼小的橡树长出第一批嫩叶,又把枝条向四处伸延,转眼之间填补了你留下的空间。茁壮的幼苗变成参天大树,孩子们又会在它的树荫下嬉笑、玩耍,成年人又会在那里歇息、畅想。
(李国庆 译)
《橡树》是一篇饱含哲理、情趣隽永的优美散文诗。作者托物咏怀,借新老橡树生死交替的现象,反映了自然界万象更新的客观规律。
一棵曾经“神采奕奕,英姿勃勃”的老橡树,历经沧桑之后,生命力逐渐衰减,终于被“严酷的寒冬结束了它的残生”,以致被连根刨掉;而幼小的橡树却在一天天茁壮成长,“转眼之间填补了”老橡树“留下的空间”。这类事情在生活中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作者却从中引申出一种普遍的思考。加之他以生花的妙笔,把这个生死交替的过程描绘得诗意葱茏,画意盎然,这就使这两种橡树在作品中升华为形象丰满、寓意深长的象征。
作者先用工笔绘景,为老橡树的出现渲染了一片充满生机、令人陶醉的明媚春光:“初春,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田野里飘来一阵泥土的清香;草儿吐露出娇嫩的幼芽,好奇地窥视人间”,“万木争春,小溪哗哗作响,两岸铺上翡翠般的地毯,举目眺望,大自然一片生机,令天陶醉,使人神往”。在这样的背景上,突兀出现了老橡树的形象。它是独特的,引人注目的:一方面,它雄伟挺拔,巍然屹立,另一方面,“它的血液已经凝滞,生命的火花已经消失”;可敬和可悯这两种鲜明的感觉同时涌上读者的心头。由此,很自然地生发出对橡树充满活力、魅力的往昔岁月的追念之情,令读者陷入对老橡树之死的深切惋惜之中。这种生命情景显然具有象征意义。它不仅让人想起自然界,而且让人想到人类社会中许多类似的现象,这种生命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过程,不能不令人生出无限的感慨。
然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候,作者笔锋一宕,拓出了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境:小橡树抽叶生枝、日渐茁壮的画面光彩夺目,顿时将一份油然的欣喜和希望播入读者的心田。前后对比,不禁令人想到宇宙生命的生生不已,代谢无尽,从而进入一种超越个体生死的、更加高远、更加达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