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水声》鉴赏

作者: 周文

洪洋

夜阑人静,风轻水平,香溪河边,临江楼上,独自凭栏伫立。

蓦然,从天上撒下了万千银球,银球滚动在江波上,通明透亮。抬头,一轮圆月浮在两山之间,峰峦披着一层轻纱,薄如蝉翼。低头,那深深的峡谷里,峭壁的阴影更加浓重,森森似漆。

这时,从那深邃的峡谷里,传来了江水的声音:

“叮咚!叮咚!叮咚!……”

夜愈静,风愈轻,月愈明。水声清脆、高亢、宏亮,音节铿锵、如歌似吟。

歌吟?

歌吟!歌声有屈子的魂灵。

就在这香溪河边,有诗人屈原的故里。屈原的子孙都说,诗人投汨罗江后,全秭归城为他招魂,动地的哀声搅翻了江水,召来了一条神鱼。神鱼过洞庭到汨罗,衔回了诗人的躯体,诗人就长眠在峡里。

“叮咚!叮咚!叮咚……”

我伫立不动,屏息静听。仰观直刺青天的高山,峰峰化作诗人的笔;俯视奔雷驰电的江水,滴滴是诗人的血泪。夜已尽。月已落,天将明!

叮咚!叮咚!叮咚!……”

这是一则优美的散文诗,情浓意重,构思十分精巧。文章的题目明白地显示了作品的内容,是要抒写观赏月光、聆听水声时的感受的。开篇先点明“我”独自凭栏处。时间:深夜。地点:临江楼。当时的周遭环境是微风吹拂着香溪河面。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赏月色而闻水声的。因为临江楼位于深深的峡谷里,所以“我”首先是从江面上发现月亮的。“蓦然,从天上撒下万千银球,银球滚动在江波上,通明透亮”。突然跃入水面的月的倒影,自然地引起“我”仰望天空。但见“一轮圆月浮在两山之间,峰峦披着一层轻纱,薄如蝉翼”。再俯视那峡谷时,峭壁的阴影森如漆。以上随着视角的变化,从水面到空中,从山顶到峡谷,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写出了临江楼头一片月的景况。月是那样的明,象是“通明透亮”的银球一般,微微涟漪把它幻化成千万个滚动的银球,是多么动人!月光是那样的好,仿佛为峰峦披上了“薄如蝉翼”的轻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另外峭壁阴影的加深,更反衬了月之皎洁。在这里,无形的月色被巧妙的具象化,变成可见可感的了。以上是写月色。

接着写水声,由运用视觉转而为调动听觉。时间在流逝,“夜愈静,风愈轻,月愈明。”此时峡谷里传来的江水“叮咚”声,更显得清脆、高亢、宏亮。这“如歌似吟”的铿锵音节,自然地引起“我”的遐想。于是由“歌吟”联想到屈原,引出了关于屈子的美好神话传说,激起了“我”心中难以平静的波澜。一刹时,似乎周围的座座山峰都变成了诗人的笔,滴滴江水全化作了诗人的血泪。这不就是世世代代人民群众心目当中的三闾大夫吗?!屈原是伟大的、不朽的,他永远令人敬仰!作者的感情达到了高潮,文章的内容得到了升华

这篇散文诗中还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是由深夜到拂晓的时间过程;一是“我”的视觉——听觉——感觉。复线结构的运用,使作品更为严谨、精美、别致。此外,语言的简洁明快,诗一般的意境创造,尤其江水声音回返往复地三次出现造成的节奏感和韵味,等等,都表现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