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政治经济互动及机制研究

【3528】中国——东盟政治经济互动及机制研究

(梁颖等著,人民出版社,35.7万字,2016年10月第1版,68元)

△共8章:①政治经济互动机制研究的国际关系理论基础;②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与核心影响因素更替;③中国—东盟成员国关系演绎中的政治与经济;④中国—东盟关系演绎中的政治与经济;⑤政治经济互动视角下的中国—东盟国家利益博弈;⑥中国—东盟关系战略谋划;⑦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策略选择;⑧中国—东盟合作的重大举措和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东盟十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缅甸、老挝、菲律宾、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

○1967年,东南亚国家为了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持续,成立了一个由获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至今,形成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范式,经过了从强调循环向强调进化发展,从权力政治向权利政治发展,从话语霸主向多元理论和方法论发展,从强调现实、物质性向构建、观念性转变的突破性发展。

○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生态脉络,大致可分为1945年前、1946年至1991年以及1992年以来三大阶段:军事暴力下的霸权主义、军事威慑下的强权政治、常态化的政治与经济互动。

○20世纪以来国际经济变迁路径,1945年前的“掠夺式经济”,1946年至1991年间的“囚笼式经济”与1992年以来的“自由式经济”三个阶段。

○未来的中越关系仍然是在矛盾中合作、在磨合中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有机互动的一般理论,政治从本质上受到经济的制约,政治的内容、性质和功能都要通过经济才能得到规定和发挥;与此同时,经济在宏观上随时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经济制度的变迁、经济关系的形成和调整、经济利益的获得等等,都必将受到政治因素的作用。

○战略目标: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东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应勇担重责,进一步发挥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推动者、经济一体化的引导者和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倡导者的作用。“次优选择”理念指导中国—东盟合作过程。(“次优选择”即在现有条件下,谈判各方能够得到的最好结果。)

○物理、机制、人文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