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1】中华文化的底气
(张岂之主编,中华书局,15万字,2017年7月第1版,38元)
△本书共二十三讲,是国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加文化自信的力作。有饶宗颐、陈先达、许嘉璐、王蒙、楼宇烈、叶小文等人的文章。
〇张岂之提出建立文化自信应有六个认同:[1]认同中华文明是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开始的,五千多年没有中断;[2]认同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曾经做出重大贡献;[3]认同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对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4]认同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5]认同中华文明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6]认同中华博大精神的文献典籍,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
〇“文明”一词不是外来语,《尚书·舜典》中的“浚哲文明”指治国理政者应当具有文明的美德。《疏》的解释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〇中国这种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三位一体,不断丰富没有断流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完全有理由自信、自豪。
〇西方,求助于宗教,把肉体交给市场,尽情消费;把灵魂交给上帝、虔诚忏悔。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过着把肉体交给市场,把灵魂交给寺院的双重生活。
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中国软实力的内在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可以为全球治理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
〇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〇习近平总书记讲:传统文化是站稳脚跟的根基,重视发扬传统家庭美德,传统文化孕育文化自信。
〇辩证地继承,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要反对教条主义,更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〇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抓住辩证法的核心”。毛泽东同志说:“辩证法的本质即对立的统一法则”。
〇懂中国懂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〇对中国来说,过去一百多年的全部历史,都可归结为梁漱溟常说的一句话: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老”和“新”意味着改变,“中国”意味着连续。
〇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宋太祖曾问大臣赵普一个问题:“天下何物最大?”“道理最大”。太祖称善。中外哲学家们都是由于说出了一个道理,才奠定了自己伟大的地位。
〇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生生不息的日新方法论、和而不同的和谐价值观。
〇老子:“大邦者下流”。(大国要居江河下游那样,拥有容纳天下百川的胸怀。
(2018年3月15日晚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