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亲
我们求取知识,决不可借手他人,必定要亲自实验——躬亲。知识有大的,有小的;大的如高深哲理,小的如人生杂事。我们所求取的,不论大者小者,不论雅者杂者,应该一律躬亲。设或不然,我们一定达不到目的,一定得不到趣味。
譬如:一加三,再加五——那三个数目加起来,那当然是九。倘然小学生自己不学加法,自己不知加法的道理,他一定不会知道总数是九。倘然他强记他人的九,以为是自己的答案,他哪里能够学得好数学呢?
山珍海味,都摆在桌上,自己不吃,专请人吃。别人吃完之后,揩揩嘴巴,说道:“这样真嫩,那样真香,味道既好,吃了又饱。……”所谓好,所谓饱,所谓香嫩,都与你没有关系,因为你没有尝过,没有“躬亲”。诗曰:
饱食与求学,
意同而事异。
皆宜身自试,
不可乞人“赐”。
现在我来讲一个故事,以见古人求知之诚:
希腊哲学大家德莫葛李多士,吃了几块小胡瓜(黄瓜),觉得有蜜糖的气味,甜极了,香极了。他吃吃闻闻,惊异之至。他问他的女仆道:“这些瓜哪里来的?”仆答道:“在市场上买来的。”德又问道:“为什么这样甜呀?”仆道:“因为我曾经把它们在蜜中浸过的缘故。”德道:“你讲话讲得太明白了。在蜜中浸过的那一层,你顶好不对我讲,让我自己来搜查。以后碰到类似之事,你万万不可讲得这样明白。你去,你去。我不相信你的话;我没有听见你的话,我仍旧要考查。”
德氏继续考查。他亲自到市场上去购些胡瓜,亲自把它们浸在蜜中,然后用口来尝,再三辨味,始信仆妇之言。德氏不肯滥用他人之答,他一定要自己一加三加五地一一实验,始知九之不误。
我们吃的东西,不一定滋补,但是我们总要细嚼缓吞,否则毫无味道。我们求的学问,不一定有用,但是我们总要东搜西索,否则毫无乐趣。东搜西索,固然耗费时间,然而不搜不索,不费时间,可以求得到学问么?
原载一九四四年九月二十一日《新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