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卜筮不敬》译文与赏析

卜筮不敬

卜筮不敬

【原文】

古者龟为卜,荚[1]为筮,皆兴神物以前民用。其用之至严,其奉之至敬,其求之至悉,其应之至精[2]。斋戒乃请[3],问不相袭[4],故史祝所言,其验若答。周史筮陈敬仲,知其八世之后莫之与京[5],将必代齐有国。史苏占晋伯姬之嫁,而及于为赢败姬,惠怀之乱。至邃至赜[6],通于神明。后世浸以不然,今而愈甚,至以饮食闹杂之际,呼日者隅坐,使之占卜,往往不加冠裳,一问四五,而责其术之不信,岂有是理哉!善乎班孟坚之论曰:“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及至衰世[7],懈于斋戒,而屡烦卜筮,神明不应。故筮渎不告,《易》以为忌;龟厌不告[8],《》以为刺。”谓《周易》之《蒙卦》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诗·小旻》之章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9]。”言卜问烦数,狎嫚于龟,龟灵厌之,不告以道也。汉世尚尔,况在于今,未尝顷刻尽敬。而一归咎于淫巫瞽史[10],其可乎哉!

【注释】

[1]荚:蓍草,古时常用来筮算。[2]其应之至精:神物的应答也极为精确。[3]斋戒乃请:斋戒后才敢请问。[4]袭:因袭,重复。[5]京:抗争。[6]至赜:极其深奥微妙,亦指极深奥微妙的道理。[7]衰世:风俗衰败。[8]龟厌不告:神龟厌烦了也不回答。[9]不我告犹:即“不告我犹”,不再告诉我们未来的吉凶。[10]淫巫瞽史:占卜者。

【译文】

古代用龟壳占卜,用蓍草筮算,这些神物都为我们的先民们所使用。先民们使用得非常严格,尊奉得十分虔敬,求问极为详细,所以神物的应答也极为精确。询问以前先斋戒,问题不相重复,所以卜祝的话,就像回答问题一样灵验。周王室史官替陈完占卜,知道他八世之后没有人能与他抗争,必将代姜氏而有齐国。史苏占卜晋国的伯姬出嫁,将赶上怀赢败坏姬氏,以及晋惠公和晋怀公时代的动乱。这其中的奥妙,简直直通神明。后世浸坏,今天更甚。甚至在吃饭杂闹的时候,让占卜者坐在角落里进行占卜,往往衣冠不整,接连发问,这样却要批评占卜不能应验,哪有这样的道理?

班固说得好:“君子有所动作,外出行动,问而有答,十分灵验。后世风俗衰败,懈于斋戒,而屡烦卜筮,神明也不应验了。所以亵渎之后神灵就不会告诉你,《周易》以此为忌;神龟烦了就不回答,《诗经》对此进行了批评。”这里说的是,《周易·蒙卦》:“初次卜筮,神灵回答你;反复卜筮,亵渎了神明,神明就不回答了。”《诗经·小雅·小旻》说:“我们的灵龟已经厌倦,不再告诉我们未来的吉凶。”这是说卜问太多了,狎慢了灵龟,灵龟厌倦后就不再把吉凶告诉我们。汉代尚且如此,何况今天?顷刻的虔敬也没有,却把不灵验的责任统统归结到占卜者的身上,这怎么能行呢?

【评析】

作者洪迈认为,在他生活的时代,卜筮之所以不灵验了,主要是由于当时的问卜者没有了上古问卜者的虔诚心态。这里,我们姑且撇开古代卜筮活动的迷信色彩不谈,单是就事论事。如果说问卜者缺乏应有的虔诚心态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卜卦者又何尝有虔诚的心态呢?综合这两点,我们认为,作者洪迈写下这则笔记恐怕是另有所指,其背后的隐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