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诲葛延之
东坡诲葛延之
【原文】
江阴葛延之[1],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2]于儋耳,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诲[3]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4],必得一物以摄之[5],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6]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葛拜其言,而书诸绅。尝以亲制龟冠为献,公受之,而赠以曰:“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叶朋从生庆喜。智能周物不周身,未死人钻七十二。谁能用尔作小冠[7],岣嵝耳孙[8]创其制。今君此去宁复来,欲慰相思时整视。”今集中无此诗。葛常之,延之三从弟也。尝见其亲笔。
【注释】
[1]葛延之:江阴(今属江苏无锡)人,时为乡间一文士,与苏东坡无故交。[2]省(xǐng)苏公:拜谒苏轼。[3]诲:教导。[4]不可徒使:不可白白使用。谓用之必有因由。[5]摄之:统摄它。[6]意:立意,即文章的中心思想。[7]小冠:也称束髻冠,束在头顶的小冠,多为皮制,形如手状,束在发髻上,用簪贯其髻上,用緌系在项上。[8]岣嵝耳孙:岣嵝,谓山巅。耳孙:玄孙之孙。因远祖称“鼻祖”,故玄孙之孙称耳孙。
【译文】
江阴(今属江苏无锡)葛延之于哲宗元符年间从乡下不远万里、不辞劳苦来到儋耳(今海南儋县),看望被朝廷贬斥的苏东坡,虚心向他求教。苏东坡很受感动,留葛延之在这里住了一个月。葛延之问苏东坡:写文章有什么好方法吗?苏东坡耐心引导说:“儋州是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小城,这里百姓日常所需要的各种用品,都可以从集市上得到,当然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得到,必须用一样东西去换取,然后才能为自己所有。那么,这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钱。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天下之事,千姿百态,各种材料都分散在经书、子书(诸子百家、笔记小说)及史书之中,虽然可以得到它,可也不能白白地得到使用,也必须先得到一个东西,然后才能把它们攫取过来,为自己所使用。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意。得不到钱就不能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没有意也就不能写出文章。这就是写文章的秘诀。”葛延之听了,很受启发,当即拜谢,并把这个秘诀写了下来,转告给各位绅士。他还将亲手制作的龟冠献给了苏东坡,以表示自己的敬意。苏东坡也赋诗回赠。诗中说:“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叶朋从生庆喜。智能周物不周身,未死人钻七十二。谁能用尔作小冠,岣嵝耳孙创其制。今君此去宁复来,欲慰相思时整视。”而今所见苏东坡集中没有这首诗。葛常之为延之的叔伯三弟,曾经见到苏东坡亲笔所写这首诗的真迹。
【评析】
葛延之时为乡间一文士,与苏东坡无故交,因慕东坡学士之名,不远万里去儋州拜访流放到这里的苏东坡,已属于非常之举。难怪苏东坡愿意将自己的文章心得和盘托出:“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所谓网以绳为纲,纲举则目张。有了这句话,作文的技巧已经一览无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