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谤之忍第三十》译文与赏析

谤之忍第三十

谤之忍第三十

谤生于雠,亦生于忌。求孔子于武叔之咳唾,则孔子非圣人;问孟轲于臧仓之齿颊,则孟子非仁义。

黄金,王吉之衣囊;明珠,马援之薏苡。以盗嫂污无兄之人,以笞舅诬娶孤女之士。

彼何人斯,面人心狗。荆棘满怀,毒蛇出口。投畀豹虎,豹虎不受。人祸天刑,彼将自取。我无愧怍,何慊之有。噫,可不忍欤!

【译文】

诽谤来自仇恨,也来自嫉妒。《论语》载孙叔武叔诋毁孔子,如果向孙叔武叔询问孔子的为人,则孔子不是圣人;《孟子》载臧仓说孟子坏话,使鲁平公和孟子不能相见,如果向臧仓询问孟子的言行,则孟子不行仁义。

西汉王吉祖孙三代都以清廉着称,每当搬家时只有一袋衣服,却有人传谣说他能造黄金;东汉马援征讨交趾时,带回了一车能强身健体的薏苡,但有人诬陷说他带回的是一车明珠。西汉直不疑本来连兄长都没有,却有人诽谤他与嫂子私通;东汉第五伦三次娶妻,娶的都是孤女,却有人中伤他殴打岳父。

这些无中生有、造谣诽谤的人,真是人面狗心。他们满肚子的阴谋诡计,满口恶言恶语,就算是把他们扔到豺狼虎豹那里,豺狼虎豹都不愿吃他们。这些人作恶多端,老天必定会惩罚他们,这都是他们咎由自取。孟子说,上不负天,下不负人,那么就会心底坦荡,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啊!诽谤者自会受到上天的惩罚,人们怎么能不忍一忍诋毁别人之心呢?

【评析】

诽谤源自仇恨、源自嫉妒。在现实生活中,每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不是完人不可能与每个人交好,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便可能引起对方的仇恨和嫉妒,这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事情。一个人生存环境或工作环境的优劣,不是个人能随意选择的。所以,对于许多东西,有时不必太刻意为之,要懂得忍耐克制。对于奸佞小人,你惹不起他们,刻意远离他们,不与他们为伍,如此也刻意让自己少一份被诽谤的可能。

典例阐幽 谤生于仇,亦生于忌

屈原生活的战国中后期,正是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屈原意识到,楚国要想发展,只有积极在国内进行政治改革才有出路。可是,他的正确主张却遭到那些腐败守旧的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嫉妒屈原的才能,明里暗里跟屈原作对。

有一次,楚怀王叫屈原起草一份重要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上官大夫靳尚来了,就要抢过去看。屈原赶紧把草稿收起来,凛然说道:“这是个草稿,还没定下来,谁也不能看!”靳尚讨了个没趣,讪讪地走了。一到楚怀王那儿,他就陷害起屈原来了:“大王啊!您还蒙在鼓里呢!”楚怀王问:“怎么啦?”靳尚说:“大王不是总让屈原起草法令吗?他把这当成炫耀自己的资本呢!每次法令一公布,他就到处说:‘哼,除了我,谁干得了!’”“啊!他还说什么?”靳尚转动着一双金鱼眼说道:“他还说,大王昏庸残暴,目光短浅,大臣们都贪婪自私,愚蠢无能,朝廷大事没他就完了。”楚怀王听了信以为真,火冒三丈,从此就对屈原疏远了。

楚国连续两次被秦国打败,一直受秦国的欺负。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对楚国采取又打又拉的政策。秦昭襄王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举行和谈。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量。

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向来就像虎狼一样凶狠残暴,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千万别去,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个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秦国就派兵截断了他的后路。然后;楚怀王被押送到秦国的都城咸阳。秦王逼着他割地,他不肯,秦王就把他软禁起来。到这时候,楚怀王才后悔没听屈原的忠告。过了一年多的囚禁生活后,楚怀王最后客死在秦国。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郢都;楚国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屈原得到这个消息,伤心地哭了起来。他不愿看到楚国沦亡,不愿看到楚国的百姓受秦国的残害和欺压,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了块大石头,投进汨罗江滚滚的波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