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八十四 未尝含怒》译文与赏析

八十四 未尝含怒

八十四 未尝含怒

范忠宣公安置永州,课儿孙诵书,躬亲订教督,常至夜分。在永州三年,怡然自得,或加以横逆,人莫能堪,而公不为动,亦未尝含怒于后也。每对宾客,唯论圣贤修身行己,余及医药方书,他事一语不出口。而气貌益康宁,如在中州时。

【译文】

范纯仁被贬,安家于永州时,教子孙们读书,亲自监督,经常到深夜时分。在永州生活的三年中,他心平气和,怡然自得,有人对他蛮横无理,常人都不堪忍受,唯独范纯仁并不为之所动,也从没有在事后怀恨在心。每次和客人交谈的时候,只是谈论圣贤们修身养性的事而已,要不就是医术药方之类的事情,关于其他方面的事情,一句话也不说。于是他的气色和外貌日益显得安康宁静,就如同在京城的时候一样。

【评析】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清代金兰生的这句处世格言告诉我们,是非成败都是些外在的东西,我们只有清楚这一点,才能在日常生活及为人处世中,更加豁达、开朗、乐观,不被身外之物所左右。

范纯仁被贬官之后,仍然豁达开朗、心平气和、怡然自得,丝毫没有悲伤和怨气,仿佛自己的生活没有发生变故一样。能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一定的气度,而且必定深谙“是非成败都是外在的东西”这个道理。

人生的旅途上免不了会有或大或小的挫折,无论一个人是国王还是乞丐,是英雄还是罪犯,是万众瞩目的明星还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都会有自己的挫折和痛苦。如果患得患失、瞻前顾后、斤斤计较,就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判断。如果我们能像范纯仁那样,将功名利禄全抛于脑后,将得失成败都置于身外,过着清心寡欲、闲适恬淡的生活,岂不快哉!

典例阐幽 乐观面对挫折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残后着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在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征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而丧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从而放弃了努力奋斗。所以没有自尊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的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