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武案卷二十四》译文与赏析

武案卷二十四

武案卷二十四

【原文】

学医废人,学将废兵。匪学无获,学之贵精。鉴彼覆车,借其前旌。青山绿山,画本分明。集《武案》。

【译文】

死读医书的人会造成病人的伤残,死读兵书的人会造成士兵的死亡。不学习将一无所获,学习贵在精通。要汲取别人的教训,依靠前人的指引。那么一望青山绿水,前途无限光明。因此集《武案》卷。

李纲论古制

【原文】

李纲云:古者自五、两、卒、旅,积而至于二千五百人为师,又积而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其将、帅、正、长皆素具。故平居恩威,足以相服;行阵节制,足以相使。若身运臂,臂使指,无不可者,所以能御敌而成功。今宜法古,五人为伍,中择一人为伍长;五伍为甲,别选一人为甲正;四甲为队,有队将正副二人;五队为一部,有部将正副二人;五部为军,有正副统制官;节制统制官有都统,节制都统有大帅。皆平时选定,闲居则阅习,有故则出战,非特兵将有以相识,而恩威亦有以相服。又置赏功司,凡士卒有功,即时推赏,后有不实,坐所保将帅;其败将逃卒必诛,临阵死敌者,宽主帅之罚,使必以实告而优恤之。又纳级计功之法,有可议者,如选锋精骑,陷阵却敌。神臂弓、强弩劲弓射贼于数百步外,岂可责以斩首级哉?若此类,宜令将帅保明,全军推赏。

【译文】

李纲说:“古时军队编制以每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率,五率为旅,每二千五百名士兵编为一师,一万二千五百人编为一军,军中的将、帅、正、长都有良好的素质,平日对士兵既严格又照顾,因此士兵们太平时能服从将帅命令,作战时能遵行将帅指挥,就好像身体运用手臂,手臂驱使手指一般,没有不得心应手的,所以能成功的抵御敌人。今天我们也应当效法古代军人的编制,每五人编为一伍,选择其中一人为伍长;五个伍为一甲,再另选一人为甲正;四甲为一队,设有正、副队长各一人;五队为一部,有正副部将二人;五部为一军,有正副统制官;节制统制官的有统帅;节制统帅的有大帅。这些将帅都在平时择定,没有战争时就阅兵练武,战争爆发时就率兵出战。不但将帅和士兵之间彼此熟悉,而且将帅们对士兵施以威严、恩德,使士兵感佩、服从。另外可设置专门掌管功赏的机构,凡是士卒有功,就立即行赏;但若虚报战功,连带将帅一并受罚。作战失败的将帅,临阵脱逃的士兵一律格杀。但士卒能奋勇御敌,上下一心,宁死不屈至于死者,将帅免受战败之罪,但要如实报告,给牺牲的士兵以优厚的抚恤。至于古制中有按斩敌人首级计功的方法,我认为有值得议论的地方。如果挑选精锐士卒冲锋陷阵,能用强弓的力士及能射敌人于百步之外的神箭手等,怎能要求他砍下敌人首级来计算功劳呢?类似这种情形,就该由各军将帅推荐说明,在全军行赏。”

【梦龙评】

其法本于《管子》,但彼寄军令于内政,犹是“井田”遗意,此则训练长征,尤今日治兵第一务。

【解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下属,除了要赏罚分明,要认清领导者的决策是否正确、是否公正,还要在赏罚上适时适度加上大众的意见、大众的参与,让大众真正地参与到赏罚的活动中去。

吴蚧注矢 吴璘叠阵

【原文】

吴玠每战,选劲弓强弩,命诸将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不能当。

【译文】

宋朝人吴玠每次作战前,都要挑选强弓劲弩,命诸将轮流举射,把这种强劲的弓箭取名为“驻队矢”。这种“驻队矢”能连续发射不间断,箭一射出看起来就像倾盆大雨一般,使敌人无法阻挡。

【原文】

吴璘仿车战余意,立“叠阵法”,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①,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②为限,铁钩相连。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为两翼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战士心定,则能持满,敌虽锐,不能当也。

璘着《兵法》二篇,大略谓,金人有四长,我有四短。当反我之短,制彼之长。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攻矢。吾集番、汉所长,兼收而用之:以分队制其骑兵,以番休迭战制其坚忍,以劲弓强弩制其重甲,以远克近、强制弱制其弓矢。布阵之法,则以步军为阵心,翼以马军,为左右肋,而拒马布两肋之间。

【译文】

吴璘模仿古代车战的战法,研究出一种“叠阵法”,每次作战时,就把长枪兵列在兵阵最前排,坐着不许站起来;第二排是最强的弓箭手;第三排则是强弩手,都必须以跪姿等待战机;然后就是神箭手。与敌人交战时,百步之内由神箭手先发射,七十步之内由所有的弓箭手一起射。后面的布阵,也是如此。所列军阵距离都以拒马身长为准,铁钩相连。如果有人受伤,就要立即替换,替代以鼓声为信号,这时两侧的骑兵就会上前掩护。完成军阵部署后骑兵才退下,这就叫“叠阵”。由于战士对这阵法深具信心,因此对敌作战时都能勇猛奋战,任何强敌都无法抵抗。

吴璘着有《兵法》两篇,内容大意是说:金人有四个长处,我军有四个短处,所以我军应回避我军的短处,抑制敌人的长处。金人的四个长处是:骑兵骁勇,步兵坚忍,盔甲坚固,弓箭杀伤力强。我军应该兼采敌我双方的优点,并加以灵活运用,用分散部队来牵制敌人骑兵;用轮换休息的方法消耗敌人坚忍的体力;用劲弓强弩来对付敌人坚固的盔甲;用远攻近守使敌人弓箭无法发挥。布阵的方法,是以步兵为兵阵的核心,以骑兵为两翼,有如人的左右肋骨,最后再把拒马设置在两肋骨之间。

【注释】

①相搏:肉搏。

②拒马:古代防御用战具,用以布阵立营、据险塞要,使人马不得奔突,故曰拒马。

【解评】

没有不可战胜的对手,关键在于为将者的战争意识和策略是否运用得当。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抓住敌人的弱点,避免我方的弱点,用我方的优势,准确地命中敌军的要害。

郭固论九军阵法

【原文】

熙宁中,使六宅使郭固等讨论九军阵法”,着之为书,颁下诸帅府,副藏秘阁。固之法:“九军共为一营阵,行则为阵,住则为营。以驻队绕之。若依古法,人占地二步,马四步,军中容军,队中容队,则十万人之阵,占地方十里余,天下岂有方十里之地,无丘阜沟涧林木之碍者?兼九军共以一驻队为篱落,则兵不复可分,如九人共一皮,分之则死,此正孙武所谓“縻军”也。予再加详定,谓九军当使别自为阵,虽分列左右前后,而各占地利,以驻队外向自绕,纵越沟涧林薄,不妨各自成营,金鼓一作,则卷舒合散,浑浑沦沦,而不可乱。九军合为一大阵,则中分四衢,如“井田”法,九军皆背背相承,面面相向,四头八尾,触处为首。上以为然,亲举手曰:“譬如此五指,若共为一皮包之,则何以施用。”遂着为令。〔出《补笔谈》。〕

【译文】

熙宁年间,宋神宗命六宅使郭固等人研究“九军阵法”,着述成书,发给各帅府,副本典藏于秘阁。郭固的阵法是:九军共组成一个营阵,阵外以驻队环绕。如果依照古代兵法,每人的间隔距离是两步,每匹马的间隔距离是四步,每个军中有军,每个队中有队,那么十万人的阵式,占地要方圆十多里,天底下哪有一处占地十多里,而没有任何沟涧、树林阻挡呢?再者,九个军的人马共用一个营垒,而士兵不能分散行动,就好比九个人共同用一层皮包着,分割后九个人都无法存活,这就是孙武兵法上所说的被捆住的军队。我经过详细审定,认为九个军应该各自组成一个阵,虽然分列在前后左右,却各占地利,从驻地向外,自然环绕,纵越沟涧、林木各种障碍,不妨碍各自为营。战鼓一响,九军或收缩或舒展或集合或离散,虽然混乱纷纭,却始终不乱。九军聚合就成为一个大军阵,其间用四条走道区隔,就像井田法一般。九军彼此间背靠背、面对面,四头八尾,不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攻,受攻击的一方就是阵首。神宗看后,认为颇有道理,便亲自举手说:“就好像这五根手指,如果用一张皮将它们紧紧包住,哪一根手指能动呢?”于是便颁布命令,以“九军阵法”为准。

【解评】

创新是使现有技术不断更新的基础,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古,尽情释放自身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活力,努力发挥自身的“头脑风暴”效应,不受或少受外界的不利干扰,独立有序地开展自身的创新工作,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适合现有状况的东西。

戚继光设鸳鸯阵

【原文】

戚继光每以“鸳鸯阵”取胜。其法:二牌平列,狼筅①各跟一牌;每牌用长枪二支夹之,短兵居后。遇战,伍长低头执挨牌前进,如已闻鼓声而迟留不进,即以军法斩首。其余紧随牌进。交锋,筅以救牌,长枪救筅,短兵救长枪;牌手阵亡,伍下兵通斩。

【译文】

戚继光经常靠“鸳鸯阵”取胜。它的阵法是:先置放两个并列的盾牌,每个盾牌之后各跟一个狼筅,盾牌用两支长枪相夹,手持短刀的士兵跟随在后面。作战时,伍长低着头手持大盾牌向前挺进,如果听到鼓声,却停留不向前进,就以军法论斩,其余士兵紧随盾牌之后前进。双方正式交战时,狼筅兵负责救护盾牌兵,长枪兵负责救护狼筅兵,短刀兵负责救护长枪兵。一旦盾牌兵阵亡,那么伍长以下士兵统统斩首。

【注释】

①狼筅(xiǎn):古兵器名。相传为明时戚继光所创制。用大毛竹制,前有利刃。

【解评】

戚家军之所以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其主要是因为它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铁军,并且有它独特的战术——鸳鸯阵。它是戚继光在不断的作战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应敌之术。这种阵法可以互相照应,远的用标枪,近的用长矛、大刀,后面还有做扫尾的,真是让敌人无处遁形。可见,只要善于总结,积极吸取教训,就一定能战胜敌人。

安万铨凯口囤奇计

【原文】

嘉靖十六年,阿向与土官王仲武争田构杀。仲武出奔,阿向遂据凯口囤为乱。囤围十余里,高四十丈,四壁斗绝,独一径尺许,曲折而登。山有天池,虽旱不竭,积粮可支五年。变闻,都御史陈克宅、都督佥事杨仁调水西兵剿之。宣慰使安万铨,素骄抗不法,邀重赏乃行,提兵万余,屯囤下。相持三月,仰视绝壁,无可为计者。独东北隅有巨树,斜科偃蹇半壁间,然去地二十丈许。万铨令军中曰:“能为猿猱上绝壁者,与千金!”〔边批:重赏之下,无不应者。〕有两壮士出应命。乃锻铁钩傅手足为指爪,人腰四徽①一剑,约至木憩足,即垂徽下引人,人带铳炮长徽而起。候雨霁,夜昏黑不辨咫尺时,爬缘而上,微闻剌剌声,俄而崩石,则一人坠地,骸骨泥烂矣。俄而长徽下垂,始知一人已据树。乃遣兵四人,缘徽蹲树间,壮士应命者复由木间爬缘而上,至囤顶。适为贼巡檄者鸣锣而至,壮士伏草间,俟其近,挥剑斩之,鸣锣代为巡檄者,贼恬然不觉也。垂徽下引树间人,树间人复引下人,累累而起,至囤者可二三十人,便举火发铳炮,大呼曰:“天兵上囤矣。”贼众惊起,昏黑中自相格杀,死者数千人。夺径而下、失足坠崖死者又千人。黎明,水西军蚁附上囤,克宅令军中曰:“贼非斗格而擅杀、及黎明后殿者、功俱不录。”〔边批:非严也,刻也。〕所以表功。自是一军解体,相与卖路走贼。阿向始与其党二百人免。囤营一空,焚其积聚,乃班师。留三百官兵戍囤。

【译文】

嘉靖十六年,阿向与土官王仲武因争田地而相互杀斗,结果王仲武逃走,阿向便占据凯口囤,聚众叛乱。凯口囤占地方圆十多里,高四十丈,四面是陡峭的山崖,只有一条一尺多宽的小路蜿蜒而上,山顶有一座天池,即使天旱也不会干枯;囤内积存的粮食可以吃上五年。作乱的消息传出以后,都御史陈克宅、都佥事杨仁征调水西兵前往围剿。宣慰使安万铨平素骄傲抗命,在重赏下才前去围剿。他率领一万多名士兵,驻守在凯口囤的山下,与阿向对峙三个月。安万铨抬头仰视高山绝壁,却想不出一个登山的计策。一天,安万铨看见山崖的东北角处有一棵巨大的老树,斜立在悬崖峭壁的中间,离地约有二十多丈。安万铨下令军中说:“能像猴子般爬上崖壁的,赏赐一千两银子!”有两名壮士出来接受命令。于是做了铁钩,绑在二人手上和脚上作为手脚用,每人腰上系着四根绳子和一把剑,约定爬到大树上,可以落脚后,就垂下绳索接应山下的人,山下的人带着铳炮沿着长绳攀登。等到雨停了,天色黑暗,咫尺之间都分辨不清,两名壮士攀援而上,只听见微微的剌剌声,一会儿土石崩塌,一名壮士坠地,骸骨摔得像烂泥一样。一会儿,长绳垂下,才知道一名壮士已攀上大树。于是派遣四名士兵,顺着垂下的长绳攀爬上来蹲在大树中间,壮士再继续向上攀爬,来到囤顶。正碰上贼人巡逻兵敲着锣来到,壮士立即藏在草丛间,等到巡逻兵走近,就挥刀杀了他,然后继续敲锣假冒巡逻的人,贼兵却全然不知。壮士垂下绳索,将藏在树间的士兵拉上来,树间的士兵再拉上下面的人,这样循环往复,到达囤顶的人达二三十人,于是他们高举火把,连发铳炮,大声呼喊道:“天兵上囤了!”贼兵被惊醒以后,在黑暗中自相残杀,死了几千人。其余贼人纷纷由小路逃命,失足坠下悬崖的又有一千多人。第二天天亮后,水西军像蚂蚁般沿着小路攻上山,陈克宅下令军中说:“贼兵没有主动攻击而擅自杀戮,以及天亮后仍落在登囤行军中后面的,战功都不予记录。于是士兵全无杀贼之心,纷纷给贼兵让路,让其逃跑。阿向才和他的党羽两百多人侥幸逃过一死。囤营空无一人,官军烧毁贼人的积聚的粮食,就班师回营了。只留下三百名士兵驻守凯口囤。

【注释】

①徽:绳索。

【梦龙评】

凯口之功奇矣!顾都御史幕下岂乏二壮士?而必令出自水西乎!宜土官之恃功骄恣,乱相寻而不止也。至于阿向之局未结,而遽尔班师,使薄戍孤悬,全无犄角,善后万全之策果如是乎?其后月余,阿向复纠党袭囤,尽杀戍卒。向以中敌,今还自中。复忽按察佥事田汝成之戒,轻兵往剿,自取挫衄。昔日奇功,付之煨烬。吁!书生之不足与谈兵也久矣,岂独一克宅哉!田汝成上克宅书,谈利害中窾,今略附于左。

汝成闻克宅复勒兵剿囤,献书曰:“窃料今日贼势,与昔殊科;攻伐之策,亦当异应。往往一二枭獍,负其窟穴,草窃为奸者,皆内储糇耩,外翼党与,包藏十有余年,乃敢陆梁,以延岁月。今者诸贼以亡命之余,忧在沟壑,冒万死一生之计,欢呼而起,非有旁寨渠酋,通谍结纳,拥群丑以张应援也。守弹丸之地,跧伏其中,无异瓮缶;襁升斗之粮,蹑尺五之道,束腓而登,无异哺鷇。非素有红粟朽贯积之仓庾,广畜大豕肥牛以资击剥也,失此二者,为必败之形。而欲摄枵腹,张空拳,睅目而前,以膺貔虎,是曰:‘刀锯之魂’,不足虑也!然窃闻之,首祸一招,而合者三四百人,课其十日之粮,亦不下三四十石,费亦厚矣。而逾旬不馁者,无乃有间道捷径偷输潜车免以给其中者乎?不然何所恃以为生也?夫蛮陬夷落之地,事异中原。譬之御寇于洞房委巷之中,搏击无所为力。故征蛮之略,皆广列伏候,扼险四塞以困之。是以诸贼虽微,亦未可以蓐食屠剪。唯在据其要害,断其刍粟之途,重营密栅,勤其间觇,严壁而居,勿与角利,使彼进无所乘,退无所逸,远不过一月,而羸疲之尸藁磔麾下矣。若夫我军既固,彼势益孤,食竭道穷,必至奔突,则溃围之战,不可不鏖也。相持既久,观望无端,我忽而衰,彼穷而锐,或晨昏惰卧,刁斗失鸣,则劫营之虞不可不备也。防御既周,奸谋益窘,必甘辞纳款,以丐残息,目前虽可安帖,他日必复萌生,则招抚之说不可从也。肤见宵人,狃于诡道,欲出不意以徼一获;彼既鉴于前车,我复袭其故辙,不唯徒费,抑恐损威,则偷囤之策不可不拒也。至于事平之后,经画犹烦”云云。

【解评】

攻取平凯口囤是出于奇计,只是环顾御史手下的士兵,难道找不到一两名勇士,非要借重水西兵不可?也难怪当地土官会恃功骄横,不断生事作乱了。至于阿向的事件,在还没有全部处理完毕就草率班师,只留下三百名官兵戍守,缺乏完善的善后、守备措施,果然在几个月后,阿向又纠集余党袭击囤寨,杀死所有戍守的官兵。过去曾败于官军之手,今天全还给官军。陈克宅又不把按察佥事田汝成的忠告放在心上,仍只率少数官兵前去剿贼,终于自取败辱,致使往日战功,毁于一日。唉!不能和书生谈论兵事,这已是长久以来的一个事实,又何止是一个陈克宅呢?

浮梁之便

【原文】

晋副总管李存进造浮梁于德胜。旧制浮梁须竹笮、铁牛、石囷。存进以苇笮维巨舰,系于王山巨木,逾月而成。浮梁之简便,自存进始。

【译文】

后晋的副总管李存进在德胜建造浮桥。按照原来的规定建浮桥须用竹索,铁牛、圆形石仓。但李存进却用苇索系住大船,另一头系在土山的大树上,一个多月便把浮桥造好了。这样简便的造浮桥法,是从李存进开始的。

【原文】

唐池州人樊若水,举进士不第,因谋归宋。乃渔钓于采石江上,乘小舟,载系绳维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广狭。因诣阙上书,请造浮梁以济。议者谓江阔水深,古未有浮梁而济者,帝不听,擢若水右赞善大夫,遣石全振往荆湖,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又以大舰载巨竹絚,自荆渚而下,先试于石碑口。移置采石,三日而成,不差寸尺。

【译文】

后唐池州人樊若水,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后,便企图归附宋朝。于是他故意在采石江上钓鱼。他乘着小船,先把绳索系在南岸,然后急调船头划向北岸,以此测量江面的宽窄。接着再上书宋太祖,请求建造浮桥以方便渡江。人们议论说,采石江江面广阔,江水又深不可测,自古以来从没有人在此建浮桥渡河的。太祖不听从,擢升樊若水为右赞善大夫,派石全振前往荆湖,建造黄黑龙船几千艘。又用大船装载粗大的竹索,从荆湖顺流而下,先在石碑口试搭浮桥。然后移到采石江上搭建,三天就建造成功,浮桥与江面宽窄相差无几。

【解评】

李存进、樊若水造浮桥,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面对困难,不要畏缩不前,应该冷静思考,想出对策,沉着应对,时时刻刻做好准备。

韦孝宽智守玉壁

【原文】

魏韦孝宽镇玉壁。高欢倾山东之众来攻,连营数十,直至玉壁城下。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城。城上先有两楼,直对土山,孝宽更缚木接之,令极高。欢遂于城南凿地道,又于城北起土山,攻具昼夜不息。孝宽掘长堑,简战士屯堑,每穿至堑,战士辄擒杀之,又于堑外积柴贮火,敌人有在地道者,便于柴火,以皮排吹之,火气一冲,咸即灼烂。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亦莫能抗。孝宽令缝布为幔,随其所向,布悬空中,车不能坏。城外又缚松于竿,灌油加火,欲以烧布焚楼。孝宽使作长钩利刃,火竿一来,钩刃遥割之。城外又四面穿地,作二十一道,分为四路,于其中各施梁柱,以油灌柱,放火烧之,柱折,城并崩陷。孝宽随其崩处,竖木栅以捍之,敌终不得入。欢智勇俱困,因发疾遁去,遂死。

【译文】

魏晋南北朝时,东魏韦孝宽镇守玉壁。高欢率领山东全部的兵力来攻,营地绵长数十里,一直到玉壁城下。高欢在城的南面堆起土山,想借此进入城中。城上本来就有两座楼台,正对着土山,韦孝宽就在楼台上再搭建木梁,让它更高。高欢于是在城南挖掘地道,又在城北堆土山,白天晚上轮番进攻。韦孝宽就挖掘了一条很长的深沟,挑选战士驻守,每次高欢的军队挖到深沟时,韦孝宽的士兵就将他们擒获并杀掉。又命人在深沟外堆积木柴、火种,见敌人留在地道内,就向下丢木柴、火把,并用皮排吹火,烟火冲进地道,敌人都被烧得焦烂。高欢又在城外制造攻车,攻车所到的地方,没有不被撞坏的,虽然有盾牌,但也不能抵挡。韦孝宽就命人把布缝接起来做成帐幕,随着敌人的来势张开帐幕,帐幕悬在空中,攻车不能撞坏。高欢又在竹竿上绑上松枝,浇上油脂点火,想烧毁帐幕,接着烧毁城楼。韦孝宽命人制造长钩,用尖利的刀刃为钩刀,一见敌人的火竿,就用长钩远远地把它割断。敌人又在城四面挖地道,共挖了二十一条,分为四路,中间立有梁柱,再将油浇灌到梁柱上,放火焚烧,梁柱断了,城也就会塌陷。韦孝宽在崩塌的地方架设木栅来抵御敌人,敌人始终还是没有攻入城内。高欢用尽所有智谋攻城,仍不能攻入,高欢因旧病复发,只好撤退,不久就病死了。

【解评】

玉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城邑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着名战例。作战中,韦孝宽足智多谋,因敌设防,指挥果断,纵使高欢精疲力竭,也未能攻克玉壁。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一味蛮干,要懂得巧干。

王禀随机应变

【原文】

金粘没喝攻太原,悉破诸县,独城中以张孝纯、王禀固守不下。其攻城之具,曰炮石、洞子、鹅车、偏桥、云梯、火梯,凡有数千。每攻城,先备克列炮三十座,凡举一炮,听鼓声齐发,炮石入城者大于斗,楼橹中炮,无不坏者。赖总管王禀先设虚栅,下又置糠布袋在楼橹上,虽为所坏,即时复成。粘罕填壕之法,先用洞子①,下置车转轮,上安居木,状如屋形,以生牛皮缦上,又以铁叶裹之;人在其内,推而行之,节次相续,凡五十余辆,人运土木柴薪于中。粘罕填壕,先用大板薪,次以荐覆,然后置土在上,增覆如初。王禀每见填,即先穿壁为窍,致火鞲在内,俟其薪多,即便放灯于水中,其灯下水寻木,能燃湿薪,火既渐盛,令人鼓鞲,其焰亘天,至令不能填壕。其鹅车亦如鹅形,下亦用车轮,冠之以皮铁,使数十百人推行,欲上城楼。王禀于城中亦设跳楼,亦如鹅形,使人在内迎敌,鹅车至,令人在下以搭钩及绳拽之,其车前倒,又不能进。其云梯,火梯亦用车轮,其高一如城楼,王禀随机应变,终不能攻。

【译文】

宋朝时,金将粘没喝进兵太原,各县都已攻破,只有在攻打张孝纯、王禀所固守的太原城时攻打不下。粘没喝攻城的战具有炮石、洞子、鹅车、偏桥、云梯、火梯等,总数有上千件之多。每次攻城时,粘没喝预备“克列炮”三十座。每次发射,听到鼓声一起发射,每颗石炮都有斗般大,所以被击中的城垣,没有不被毁坏的。幸好总管王禀事先就设置了栅栏,并在城垣上堆积了许多装糠的布袋,所以栅栏虽被炮石击中,仍能立即修复。粘没喝填沟的方法是先用洞子。下面装上可以转动的轮子,然后在上面架设像屋状的木板,外面罩上牛皮,再用铁皮包裹,士兵在里面推车前进,一辆接着一辆,共有五十多辆板车,金兵可在车上运送土木柴草。粘没喝填壕沟,先把大木板当在底层,板上覆盖草席,然后倒上沙土,接着再是木板,草席,沙土。王禀每次见金人填壕沟,就先在城墙挖凿孔洞,放置吹火用的皮排在里面,等金兵在壕沟中堆积的木柴多了,就下令宋兵将油灯放置在水中,油灯进水后就会找到木柴,并将湿的木柴点燃,火越来越大,王禀就命人用皮排扇火,烈焰冲天,让金兵无法再填壕沟。金兵的鹅车,形状也像鹅,下面也是用车轮转动,外包牛皮和铁皮,每辆鹅车都由数十人或百名金兵推动,想利用鹅车登城。王禀同样在城内设立跳楼,形状也类似鹅,命人在跳楼中迎战,鹅车一到,王禀就命人在城下用铁钩套住鹅嘴,用绳拽鹅,使鹅车向前倾倒,不能前进。金兵的云梯、火梯也是用车轮推动前进,高度就像城楼那么高,王禀都能随机应敌,金兵始终不能攻破。

【注释】

①洞子:一种攻城器械。以木为框架,上覆牛皮,士卒躲避其下,称洞子。

【解评】

王禀面对粘没喝一次一次的进攻,并没有妥协退让,而是沉着应对,随机应变地化解了金人的进攻,最终保卫了太原。由此可见随机应变的重要性。

盛昶分敌而战

【原文】

盛昶为监察御史,以直谏谪罗江县令。为政廉明,吏畏而民信之。时邑寇胡元昂啸集称叛,昶行檄谕散其党。邻邑德阳寇赵铎者,僭称赵王。所至屠戳,攻成都,官军覆陷,杀汪都司,势叵测。罗江故无城,昶令引水绕负县田。〔边批:以水为城,亦一法。〕昼开市门,市中各闭户,藏兵于内,约炮响兵出。又伏奇兵山隈,阳示弱,遣迎贼入室,未半,昶率义勇士闻炮声,兵突出,各横截贼,贼不相救;山隈伏兵应声夹攻,殊死斗,贼大北,斩获不记数,俘获子女财物尽给其民。邑赖以完,父老泣曰:“向微盛公,吾属俱罹锋镝矣。”

【译文】

盛昶任监察御史,因直言上谏被贬为罗江县令。他为官廉正,政绩清明,贪官污吏都怕他,而百姓都很信赖他。当时贼寇胡元昂聚众叛乱,盛昶发文晓谕贼寇解散党羽。邻近的德阳地区有个叫赵铎的贼寇,自称赵王,所到之处,烧杀抢掠。赵铎攻打成都,官军失败,城邑沦陷,赵铎杀了汪都司,贼兵的发展形势不可推测。罗江县本身并没有城墙,盛昶下令引江水环绕县城,白天大开县门,县中百姓紧闭门户,命士兵埋伏在房屋内,约定听到炮声就现身出击。又在山边埋伏士兵,却故意兵败引贼寇入县城。贼人入城不到一半时,盛昶率领的勇士听到炮声突然出击,将贼兵从中栏截,使贼寇首尾不能相救。这时山边埋伏的士兵也应声夹攻,与贼兵殊死作战。贼人大败,被斩杀、虏获的贼兵不计其数。所虏获的财物,全部分给百姓。整个罗江县得以保全。县中百姓都感激地流着泪说:“如果没有盛公,我们全都落难于刀枪弓箭之下了。”

【解评】

盛昶这是运用分割敌人的方法。从分敌原则中可以看到,将对手一个整体看做或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挑我能够取胜的部分首先进行打击,是一种战胜和削弱对手同时进行的好办法。

杨素船中置草

【原文】

杨素袭蒲城,夜至河际,收商贾船,得数百艘,置草其中,践之无声,遂衔枚而济。

【译文】

杨素率军突袭蒲城,夜晚时来到河边,先向商家买了几百艘船,然后在里面放上草,使士兵在上面走时没有声音,于是全军无声无息就渡过了河。

【解评】

兵法上说,隐匿我方的行迹,出其不意袭击敌人,往往可以取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岳飞破“拐子马” 刘锜败“铁浮图”

【原文】

兀术有劲兵,〔边批:骑兵。〕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名“拐子马”,又号“长胜军”。每于战酣时,用以攻坚,官军不能当。郾城之役,以万五千骑来,岳飞戒兵率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但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大败之。

【译文】

金兀术有一支骑兵,每个士兵都身披铠甲,用皮革所制成的绳索,把三匹马连在一起,取名“拐子马”,又叫“长胜军”。每次与宋军交战激烈时,用它常能突破宋军坚强的守备,使宋军不能抵挡。堰城之战,金兀术率一万五千骑兵来袭,岳飞命士兵用麻扎刀冲入敌阵,并命令士兵不要抬头看,只需低头砍金人骑兵的马脚。拐子马是三马相连,一马倒地,另外两匹马也就无法行走。宋军奋勇冲杀,大败金兵。

【梦龙评】

慕容绍宗引兵十万击侯景。旗甲耀日,鸣鼓长驱而进。景命战士皆被甲,执短刀,入东魏阵。但低视,斫人胫马足。〔边批:此即走板桥,戒勿旁视之意。〕飞不学古法,岂暗合乎?

【原文】

兀术有牙兵,〔边批:步卒。〕皆重铠甲,戴铁兜牟,周匝缀长檐,三人为伍,贯以韦索,号“铁浮图”。顺昌之役,方大战时,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三千人来。刘锜令壮士以枪摽去其兜牟,大斧断其臂,碎其首。

【译文】

金兀术的步兵,都身穿盔甲,头戴铁帽,盔甲下也缀有铁裙边,每三名士兵为一伍,用皮革所制成的绳索连在一起,号称“铁浮图”。顺昌之役,两军正打得难解难分时,金兀术身穿白袍,骑着战马,率三千铁浮图来攻。刘锜命士兵用长枪挑去金兵的铁帽,用大斧砍断金兵的手臂,剁碎金兵的脑袋。

【解评】

古希腊有个神话故事说:战神阿喀琉斯浑身刀枪不入,只有脚后跟是他的死穴,后来果然被敌人射中脚后跟而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强大的军队,都有他的软胁,只要善于抓住敌人的软肋,就能克敌制胜。

钱传瓘逆攻

【原文】

吴越王镠遣其子传瓘击吴。吴人拒之,战于狼山。吴船乘风而进,传引舟避之。既过,自后随之。〔边批:反逆为顺。〕吴回船与战,传使顺风扬灰,吴人不能开目,及船舷相接,传使散沙于己船,而散豆于吴船,豆为战血所渍,吴人践之皆僵仆。因纵火焚吴船,吴兵大败。

【译文】

吴越王钱镠派儿子钱传瓘攻打吴国,吴国奋起抵抗,两军大战于狼山。吴国的船舰乘风前进,钱传瓘却率船舰避开他们。等吴国的船舰开过后,钱传瓘就率船舰紧紧跟在吴船后面。吴船调转船头迎战,钱传瓘下令士兵顺风散扬灰土,弄得吴国人睁不开眼睛。到了两军的船舷靠在一起后,钱传瓘命士兵先在自己的船上洒上沙子,却在吴军的船舰上洒上豆子,豆子沾上血水之后更易滚动,吴国的士兵踩上去都像僵尸一样滑到在地。于是钱传瓘放火焚烧吴船,吴军大败。

【解评】

交战中,智慧往往比蛮力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使我方的弱点,化为优势,使敌方的优势,变为弱点,这样,就能使原本的失败变为最终的胜利。

晁错制虏之策

【原文】

匈奴数苦边。晁错上言兵事曰:“臣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有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故兵法:‘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臣又闻以蛮夷攻蛮夷,是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来归者数千,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利兵,益以边郡之良骑;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此万全之术也。”错又上言:“胡貉之人,其性耐寒;扬粤之人,其性耐暑。秦之戍卒,不耐水土,见行如往弃市,陈胜先倡,天下从之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不如选常居者为室庐、具田器,以便为城堑丘邑,募民免罪拜爵,复其家,予衣廪。胡人入驱而能止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生亲戚而利其财也,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

【译文】

汉朝时,匈奴屡次侵扰边境。晁错上书皇上议论有关对匈奴作战的策略,他说:“臣听说,两军临阵交兵,最要注意的有三点:一是占领有利地势,二是士兵受过专门训练,三是武器装备精良。所以兵法上说:‘武器不精良,等于把士兵送给敌人;士兵不能作战,等于把将领送给敌人;将领不懂用兵之道,等于把国君出卖给敌人;国君不能选择优秀的将帅,等于把国家拱手奉送给敌人。’在这四种情况中,用兵是最重要的。臣还听说,用蛮夷之道攻击蛮夷,是中原的治理方法。今天匈奴的地理形势、战斗技巧和中原不同:上山下坡,涉水渡河,中原的马匹比不上匈奴;在崎岖狭窄的险道上,一面骑马一面射箭,中原的骑兵比不上匈奴;在风雨中忍饥挨渴,不畏艰难,中原的步兵比不上匈奴,这些都是匈奴兵的优势。如果在平原、平地,利用轻便的战车、骁勇的骑兵突然袭击,那么匈奴兵就容易被我们打乱;用劲弩、长戟,远射近刺,长攻短突,游动的弓弩手往来射击,士兵列阵向前推进,那么匈奴兵就很难阻挡我们;如果将官突发信号,万箭攻向同一目标,那么匈奴兵防身的皮甲、木盾就不管用了;下马在地上战斗,剑戟相接,近身相搏,那么匈奴兵的两脚就更不听使唤了,这些都是中原兵的优势。由此看来,匈奴兵的优势有三项,中原兵的优势有五项。帝王之道,在于各方面考虑周全。今天前来投降或归附的少数民族有几千人之多,他们的战技专长和匈奴兵一样,可以赐给他们坚硬的盔甲和锐利的武器,再加上边境上的良马,在平地作战,就用汉人的战车、勇士制敌,两军互相配合,互相策应,这才是万全之计。”晁错又上书说:“北方胡、貉地方的人能耐寒冷,南方扬、粤地方的人能耐暑热。秦国守边的士卒不服水土气候,所以士兵们都把长途行军去戍守边境看成前往死亡之地。陈胜首先揭竿而起,天下人都投奔他的旗帜下,这是秦朝靠武力强迫他们戍守边境的弊病之处。不如选择那些常居住在当地的人,在边境建好房舍,提供耕田的农具,让他们一边耕田,一边利用地形修建城墙,挖深沟堑,建立城镇。招募百姓,有罪的可以免罪,无罪的可以封爵,再帮助他们建立家园,赐给他们衣服、食物。遇到胡人来犯,凡能杀死或赶走胡人的,就把一半的战利品奖赏给他。如此一来,各乡里的百姓能够相互救助,胡人来犯也能勇敢抵御,这不是为了感谢皇上的恩德,而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还能得到财物。这和从东方被逼而来不得不戍守边境的士卒,由于不习惯西北地区的气候习惯,而对胡人产生畏惧相比,二者的功效相差万倍。”皇上接受晁错的这个建议,招募百姓迁居到边塞。

【梦龙评】

万世制虏之策,无能出其范围。

【解评】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是兵法中不二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