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民·尊所闻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李正民·尊所闻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学以致道,求所未闻。追省高明,其德日尊。昔者大舜,闻一善言,若决江河,行之沛然。昔者子路,未之能行,惟恐有闻,力莫之胜。或异于是,口耳是咨。伸其占毕,弗虑弗思。罔知守约,罔知阙疑。如彼涉猎,虽多奚为(11)。嗜炙遗味(12),弃醇啜醨(13)。求马唐肆(14),亡羊多歧(15)。宜一其志,经术是师。思以精之,问以辩之。日长月益,厥修乃来(16)。以所自得,发于文辞。既耕必获,既菑必畬(17)。充实于内,辉光烂如。(18)>。三余靡失(19),多材是储。勤而行之,终始勿渝(20)

【注释】

①致道:求道。

②追:回溯。省(xing):察看,检查。高明:指古代圣贤。

③沛然:充盛貌。《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④子路(公元前542——前480),春秋时代卞人,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为卫大夫孔悝邑宰,因不愿跟从孔悝迎立蒉瞆为卫公,被杀。《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曰:“前所闻未及行,故恐后有闻,不得并行也。”

⑤是:此。

⑥咨:咨询,商量。

⑦占毕:犹言看书,读书。《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郑玄注:“呻,吟也。占,视也。简谓之毕。”一说,“占”通“笘”,“毕”通“筚”,“占毕”即简册。见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十五。“伸”,通“呻”。

⑧守约:得其要领,掌握重点而不烦琐。《孟子·公孙丑上》:“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⑨阙(que)疑:有疑问而暂置不论,不作主观判断。《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⑩涉猎:浏览群书而不深入钻研。《汉书·贾山传》:“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颜师古注:“涉,若涉水;猎,若猎兽。言历览之不专精也。”

(11)奚(xi)为:何为,做什么。

(12)炙(zhi):烤肉。

(13)醇(zhun):厚酒。啜(chuo):喝,吃。醨(li):薄酒。

(14)唐肆:市集。《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释文》:“郭(象)云:‘唐肆,非停马处也。……司马(彪)本作‘广肆’,云:广,庭也。求马于市肆广庭,非其所也。”

(15)亡羊多歧:即歧路亡羊。《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16)厥:其。

(17)菑(zi):初耕的田地。畬(yu):开垦了三年的熟田。《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

(18)灿如:灿烂的样子。

(19)三余:三国时魏人董遇常教学生利用“三余”的时间读书。“三余”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靡(mi):不。

(20)渝:改变。

【译文】

学习用来求道,求得所未闻的东西。回顾省察古代圣贤,他们的道德日益受到尊重。从前的大舜,听到一句善言,像江河决口,立即波涛汹涌地付之行动。从前的子路,对于善言未能实行,惟恐听到新的善言,自己实行起来力不从心。有人与他们不同,只听口耳相传的东西,或者只是看书,而不思考。不知掌握要领,也不知阙疑。像他们那样涉猎,看书多又有什么用?喜欢吃烤肉而不知什么味,抛弃好酒而喝差酒。找马于没有马的地方,丢羊是因为岔道太多。应该志向专一,学习儒家经典。通过思考使学的东西精通,通过问难使学的东西辩论清楚。每天都有长进,每月都在增益,他的修养才能成功。用自己的心得,去写文章。有耕耘必有收获,有生地必有熟田。内在充实,外表才光辉灿烂。冬天、夜晚、雨天这“三余”不要放弃,储备很多的才能。勤奋地去实行,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