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国语·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国语·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原文鉴赏

他日,秦伯将享公子,公子使子犯从。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乃使子余从。秦伯享公子如享国君之礼,子余相如宾。卒事,秦伯谓其大夫曰:“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华而不实,耻也。不度而施,耻也。施而不济,耻也。耻门不闭,不可以封。非此,用师则无所矣。二三子敬乎!”

明日宴,秦伯赋《采菽》,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子余曰:“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重耳敢有安志,敢不降拜?”成拜卒登,子余使公子赋《黍苗》。子余曰:“重耳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若君实庇阴膏泽之,使能成嘉谷,荐在宗庙,君之力也。君若昭先君之荣,东行济河,整师以复强周室,重耳之望也。重耳若获集德而归载,使主晋民,成封国,其何实不从。君若恣志以用重耳,四方诸侯,其谁不惕惕以从君命!”秦伯叹曰:“是子将有焉,岂专在寡人乎!”秦伯赋《鸠飞》,公子赋《河水》。秦伯赋《六月》,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子余曰:“君称所以佐天子匡王国者以命重耳,重耳敢有惰心,敢不从德?”

【注释】 ①文:文辞。 ②宾:宾客之礼。 ③封:立国。 ④《采菽》:见《诗经·小雅》,是天子赐给诸侯命服之乐,秦穆公以此表示愿助重耳回国,成为诸侯。 ⑤《黍苗》:见《诗经·小雅》。⑥集:成。 ⑦《鸠飞》:是《诗经·小雅·小宛》的首章,秦穆公以此表示一面将顾念先君之荣帮助周王室,一面也将帮助重耳。 ⑧《河水》:见《诗经·小雅》,重耳以此表示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后,将朝事秦国。⑨《六月》:见《诗经·小雅》,秦穆公以此鼓励重耳实现大业。

【今译】 有一天,秦穆公要宴请公子重耳,重耳让子犯当随从。子犯说:“我不如赵衰擅于辞令,请让赵衰跟您去。”重耳就让赵衰当随从。秦穆公用接待国君的礼节宴请重耳,赵衰作为宾相,完全按照宾客的礼节行事。宴会结束后,秦穆公对秦国的大夫们说:“我对重耳以国君之礼相待,没能全始全终,这是羞耻的。内心的敬意没有充分表现出来,表里不一,这是羞耻的。外表虽然好看,却没有实在的东西,这是羞耻的。不忖度自己的能力就施德于人,这是羞耻的。想要施德于人却没能实现,这是羞耻的。不关上这个羞耻之门,不足以立国。否则,出兵于外的话,就会无所成功。臣子们要重视并小心这五耻之门啊!”

第二天宴会重耳,秦穆公吟诵《采菽》,表示愿意帮助重耳回到晋国成为诸侯。赵衰让重耳下堂拜谢,秦穆公也下堂辞谢。赵衰说:“您用天子赐给诸侯命服的诗来对重耳许诺,他哪还敢有苟安的想法,不努力去做呢,岂敢不下堂拜谢?”拜谢完后回到堂上,赵衰让重耳吟诵《黍苗》诗。赵衰说:“重耳仰仗您,如同黍苗仰仗阴雨。如果您能庇护和帮助他,使之成为嘉谷,能被献上宗庙,全仗您的力量。如果您能发扬光大先君的功勋,东渡黄河,统领军队使周王室重新强盛起来,这是重耳所希望的。重耳如果能够获得君主之德并回国祭宗庙,使他成为晋国人的君主,使晋国安定下来,一定会追随秦国的。您如果放心大胆地任用重耳,四方的诸侯都会小心翼翼地听从您的命令。”秦穆公叹息着说:“这是重耳将要做成的事情,哪只是我将要称雄于诸侯呢?”秦穆公吟诵《鸠飞》章,重耳吟诵《河水》一诗,赵衰让重耳下堂拜谢,秦穆公也下堂辞谢。赵衰说:“您赋予重耳辅佐天子、匡正王国的使命,重耳哪敢有懈怠的想法,哪敢不遵命而行?”

【总案】 “崇礼”,是《国语》所具有的一种思想观念。秦穆公“享”、“宴”重耳,重耳在子余的协助下报之以宾礼;重耳“降拜”,秦穆公“降辞”等,都显得礼数周全。从作者的角度而言,是要借此赞颂这两位君主和子余的知礼与守礼。但是,重耳此时还没登君位,秦穆公“享公子如国君之礼”显然并不符合礼法的要求,而且他们守礼的目的,一个是为了笼络对方,以便树党于晋;一个是为了讨好对方,以便获得帮助,各有各的政治用心,从而表现出他们“崇礼”的虚伪性。

对于“记言”的《国语》来说,所运用的语言真是丰富多彩。秦穆公、重耳二人,以《诗》交谈,使他们的谈话高雅而又富于寓意,确实使《诗》发挥出了“使于四方”而能“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