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国语·叔向论忧德不忧贫》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国语·叔向论忧德不忧贫》原文鉴赏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卻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卻,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注释】 ①韩宣子:名起,晋卿。 ②栾武子:即栾书。一卒之田:百顷田。 ③桓子:栾书的儿子。 ④艺:极限。 ⑤居贿:囤积财物。 ⑥怀子:桓子的儿子。 ⑦卻昭子:即卻至。 ⑧泰:奢侈。 ⑨绛:晋国国都,今山西翼城东南。 ⑩桓叔:韩起的祖先。嘉:感激。

【今译】 叔向去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发愁,叔向却祝贺他。韩宣子说:“我有卿士的虚名,却没有卿士的财产,没有与卿大夫们交往的资本,我正因此而忧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书没有百顷之田,他的家里连祭祀用的器皿都不齐全,但他能发扬德行,遵守法度,因而使他的名声传播到诸侯中,诸侯和他亲近,戎狄归附他,因此使晋国走上正轨,依法而行,没有差错,所以避免了灾难。传到儿子桓子时,骄横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横行不法,任意胡为,谋利敛财,囤积财物,本应遭受灾难,却因依赖栾书的余德,得以善终。到了怀子时,改变了桓子的行为,修习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个免除灾难,却因受桓子罪孽的连累,而逃亡到楚国。再说郤至那个人,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们家里人在三军中任职的占了半数,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奢侈的生活,最后他自己被陈尸于朝堂上,他的宗族也在降邑绝灭。否则的话,八个郤家的人,就有五个是大夫,三个是卿,他们的势力实在是大,但一朝被消灭,没人同情他们,只因为他们没有德行的原因。而今您有栾书那样的清贫,我以为也能具有他那样的德行,所以向您祝贺。假如您不是忧虑德行没有建树,而是忧患财货不充足的话,那我表示哀吊还来不及呢,哪还能祝贺呢?”韩宣子下拜并叩头感谢,说:“我正要走上危亡之路的时候,全靠您拯救了我,不但我本人蒙受您的教诲,而且从桓叔以后的韩家人,都感激您的恩德。”

【集评】 清·倪承茂《故约编》:“从来贺字不与忧字为类。叔向故出一奇,以耸宣子之听,及至说来,俱极平实道理,可悟小题文字化平为奇之法。”

民国·秦同培《国语评注读本》:“贫固不可贺,叔向之贺宣子,非宣其贫也,乃贺其德也。德从贫苦中生出,是则贺其德即贺其贫也。篇中引栾氏子孙以证明现在之得失,又引郤氏反射,此皆引古证今之笔。凡劝戒之文,有证尤为有力,读者不可不知。”

【总案】 举例论证的方法,就是在今天的议论文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叔向正、反例并用,很纯熟地使用了这种方法。文中叔向所阐述的“贫”与“德”的辨证关系,固然正确,但他提倡“德”,并不是基于对国家、人民有利,而是为了保持个人的地位和利益,具有阶级局限性。